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心病  拼音:xīn bìng
1.不可、不愿告人的愁恨。《红楼梦》第九七回:「黛玉因昨日听得宝玉宝钗的事情,这本是他数年的心病,一时急怒,所以迷惑了本性。」
2.人的短处或怕人知道的隐私。《红楼梦》第六二回:「彩云有心病,不觉的红了脸。」
3.心脏病。如:「他的心病又复发了,现在在加护病房。」
《漢語大詞典》:长忧(長憂)
长期的忧患、忧虑。史记·楚世家:“今 秦 破 韩 以为长忧,得列城而不敢守也。” 南朝 宋 鲍照 《学陶彭泽体》诗:“长忧非生意,短愿不须多。” 明 陈子龙 《杂诗》:“逐时多近娱,迈古怀长忧。”
《漢語大詞典》:愁烦(愁煩)
忧虑烦恼。 前蜀 杜光庭 《莫庭乂为张副使命甲子醮词》:“天符临受命之宫,土星逆愁烦之位。”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老先生休得愁烦。”《再生缘》第六六回:“休着急,免愁烦,且向沉香榻上安。” 朱自清 《哀韦杰三君》:“我是因家境不宽,老是愁烦着。”
《漢語大詞典》:过忧(過憂)
(1).过分地担忧。 宋 曾巩 《救灾议》:“今仓库之积,尚可以用,独安可以过忧将来之不足。”
(2).不必忧虑而忧虑。 宋 朱松 《吉贝》诗:“炎海霜雪少,畏寒直过忧。”
《國語辭典》:悲忧(悲憂)  拼音:bēi yōu
悲哀忧伤。东周战国。宋玉〈九辩〉:「悲忧穷戚兮独处廓,有美一人兮心不绎。」宋。范仲淹 让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表:「臣方痛心疾首,日夜悲忧……今日之恩,非臣所望。」清。徐珂《清稗类钞。宫闱类》:「今年春,永寿宫始有疾,后亦躬视扶持,三昼夜忘寝兴,其所以慇慇慰解悲忧,预为治备,皆如待今后者。」
《漢語大詞典》:忧叹(憂歎)
亦作“ 忧嘆 ”。 忧虑叹息。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后常以皇嗣未广,每怀忧叹。”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受命以来,夙夜忧嘆,恐託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三国 魏 曹植 《谢妻改封表》:“乃復随例,显封大国,光扬章灼,非臣负薪之才所宜克当,非臣秽衅所宜蒙获,夙夜忧叹,念报罔极。”《西游记》第五八回:“老施主放心,莫生忧嘆。”
《國語辭典》:焦灼  拼音:jiāo zhuó
1.被火烧灼。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神奇》:「银悉镕流在地,漆器曾不焦灼。」《聊斋志异。卷七。二商》:「视兄嫂,两股焦灼。」
2.非常焦虑、著急。《三国志。卷六○。吴书。周鲂传》:「虽尚视息,忧惕焦灼,未知躯命竟在何时。」《文明小史》第二五回:「济川听得,十分焦灼。」
《漢語大詞典》:远忧(遠憂)
深远的忧虑。 唐 杨牢 《赠舍弟》:“ 秦 云 蜀 浪两堪愁,尔养晨昏我远忧。” 唐 韩愈 《与郑相公书》:“伏惟不至远忧,续具一一諮报,不宣。”
分類:深远忧虑
《漢語大詞典》:忧惕(憂惕)
忧虑戒惧。《三国志·吴志·周鲂传》:“虽尚视息,忧惕焦灼,未知躯命,竟在何时。”旧唐书·承天皇帝倓传:“ 贤 每日忧惕,知必不保全,与二弟同侍於父母之侧,无由敢言。” 宋 王谠 唐语林·识鉴:“﹝ 潘炎 ﹞子 孟阳 ,初为户部侍郎,夫人忧惕曰:‘以尔人材,而在丞郎之位,吾惧祸之必至也。’”
分類:忧虑戒惧
《漢語大詞典》:忧忡(憂忡)
忧虑不安。语本诗·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古今小说·赵伯昇茶肆遇仁宗:“辜负高人相汲引,家乡虽近转忧忡。” 清 孙枝蔚 《赠邢补庵》诗:“偶逢旧乡里,握手涕泪同。自言轻一出,为官多忧忡。” 梁启超 《俄罗斯革命之影响》:“自 亚歷第二 遇害后,二十餘年间, 亚歷第三 以忧忡死。”参见“ 忧心忡忡 ”。
分類:忧虑不安
《國語辭典》:忧心忡忡(憂心忡忡)  拼音:yōu xīn chōng chōng
忧愁不安的样子。《诗经。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分類:忧愁不安
《國語辭典》:介怀(介懷)  拼音:jiè huái
耿耿于怀,把不快或令人忧虑的事存于心中。《南史。卷三一。张裕传》:「馀无所言,于是生资皆尽,不以介怀。」明。孙仁孺《东郭记》第一九出:「(旦笑介)可是怪哩,(生)一笑知卿不介怀。」也作「介心」。
《漢語大詞典》:忧愧(憂愧)
忧伤或忧虑而且羞愧。 晋 陆机 《谢平原内史表》:“遭国颠沛,无节可纪。虽蒙旷盪,臣独何颜!俛首顿膝,忧愧若厉。” 唐 白居易 《适意》诗:“自从返田亩,顿觉无忧愧。” 冰心 《寄小读者》二:“有时读书至夜深,再看见有鼠子出来,我总觉得忧愧,几乎要避开。”
《漢語大詞典》:兢忧(兢憂)
惶恐忧虑。 前蜀 杜光庭 《莫庭乂青城山本命醮词》:“唯夙夜在公,敢忘虔恪,而吉凶难测,倍切兢忧。” 宋 王禹偁 《为乾明节不任拜起陈情表》:“载循衰朽,但积兢忧。”
分類:惶恐忧虑
《國語辭典》:三戒  拼音:sān jiè
1.戒色、戒斗、戒得。《论语。季氏》:「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汉。蔡邕〈太尉杨秉碑〉:「昔仲尼垂三戒,而公克焉。」
2.不妄出入、不妄语言、不妄忧虑。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卷二○。杂识》:「齐斋倪公三戒:不妄出入、不妄语言、不妄忧虑。」
3.文章名。唐。柳宗元撰。分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三部分,以寓言隐寓鉴戒之意。
《漢語大詞典》:忧轸(憂軫)
深切忧虑。太平广记卷二六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叶法善:“然内官洎舟人从行之辈,忧軫靡遑。”旧唐书·裴度传:“今属凶徒扰攘,宸衷忧軫,凡有制命,计於安危。” 宋 欧阳修 《与韩忠献王书》:“承諭曾见与 叔平 简,拙疾更不復云,惟乞不赐忧軫,皇恐皇恐。”
分類:深切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