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忧愤(憂憤)  拼音:yōu fèn
心中愁闷不平。《后汉书。卷六七。何颙传》:「会爽薨,颙以它事为卓所系,忧愤而卒。」《三国演义》第六六回:「荀攸知之,忧愤成疾,卧病十数日而卒。」
《國語辭典》:坎坎  拼音:kǎn kǎn
1.击鼓声。《诗经。小雅。伐木》:「坎坎鼓我,蹲蹲舞我。」
2.伐木声。《诗经。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
3.不安的样子。《易经。坎卦》:「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
4.空乏的样子。汉。扬雄《太玄经。穷》:「羹无糁,其腹坎坎。」
5.不平。唐。柳宗元吊屈原文〉:「哀余衷之坎坎兮,独蕴愤而增伤。」
6.高兴、欢喜。《尔雅。释训》:「坎坎、蹲蹲,喜也。」
《漢語大詞典》:忧慨(憂慨)
犹忧愤。 南朝 梁 江淹 《效阮公诗》之一:“谁谓人道广,忧慨自相寻。”
分類:忧愤
《國語辭典》:悒愤(悒憤)  拼音:yì fèn
忧郁愤怒。如:「见此美景,心头如拨云见日悒愤全消。」三国魏。应玚〈报庞惠恭书〉:「悒愤不逞,祇以增毒。」
分類:忧愤
《漢語大詞典》:离愤(離憤)
忧愤。 明 陈子龙 《怨歌行》:“裁决适君意,离愤动君心。”
分類:忧愤
《漢語大詞典》:病恚
忧愤。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士人·徐文长:“繫狱有数年,亦赖 张阳和 及诸卿袞力得出。既鬱鬱不得志,益病恚自戕。”
分類:忧愤
《國語辭典》:抑郁(抑鬱)  拼音:yì yù
忧郁烦闷。《儒林外史》第一一回:「总是老先生身在江湖,心悬魏阙,故尔忧愁抑郁,现出此症。」
《漢語大詞典》:心疾
(1).劳思、忧愤等引起的疾病。 春秋 秦 医 和 所谓六疾之一。亦指心脏病。左传·昭公元年:“晦淫惑疾,明淫心疾。” 杜预 注:“思虑烦多,劳成心疾。”左传·襄公三年:“ 楚 人以是咎 子重 , 子重 病之,遂遇心疾而卒。” 杜预 注:“忧恚故成心疾。”韩非子·十过:“令人召司马 子反 ,司马 子反 辞以心疾。”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科第·元》:“后以雷同并黜, 潘 大恚,遂成心疾。”
(2).精神病。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初, 刘闢 有心疾,人自外至,輒如吞噬之状。” 清 徐瑶 《太恨生传》:“自是益不自聊,或竟日枯坐,或輒夜悲歌,积久遂成心疾。”
(3).心存嫉妒。疾,通“ 嫉 ”。灵枢经·通天:“见人有荣,乃反愠怒,心疾而无恩,此少阴之人也。”
《國語辭典》:伊郁(伊鬱)  拼音:yī yù
忧烦郁结。《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感乎溽暑之伊郁,而虑性命之所平。」
《漢語大詞典》:郁抑(鬱抑)
(1).阻遏。北史·文苑传序:“道轗軻而未遇,志鬱抑而不申。” 清 方文 《疽叹》诗:“二疽但属厥阴经,肝火鬱抑气血停。”
(2).忧愤郁结;忧懑压抑。 唐 陈玄祐 《离魂记》:“女闻而鬱抑。” 宋 司马光 《乞去新法之病民伤国者疏》:“臣之寸诚,无由披露,鬱抑愤懣,自谓终天。”《黑籍冤魂》第八回:“母亲鬱抑而亡。” 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鼓励以方’则野无鬱抑之士。”
《漢語大詞典》:郁伊
抑郁忧闷。 清 王继香 《〈小螺庵病榻忆语〉书后》:“古人如 昌黎 志女拏之壙, 乐天 哀金鑾之辞。有此欝伊,无此悱惻也。”
分類:抑郁忧闷
《漢語大詞典》:抱愤(抱憤)
亦作“ 抱忿 ”。 心怀忧愤或愤怒。 唐 皮日休 《悼贾文》:“当抱愤于渺藩兮,曾无足以少休。” 华亭过客 《〈廿载繁华梦〉序》:“每拔剑以唾壶,因人抱忿;或废书而陨涕,为古担忧。” 曹亚伯 《武昌起义》:“因未得万全之策,致暂缓挞伐之师,而兵心抱愤,跃跃欲试,势又不能復缓时日。”
《漢語大詞典》:牢剌
忧愤不平。文选·马融〈长笛赋〉:“牢剌弗戾, 诸 賁 之气也。” 李善 注:“牢剌,牢落乖剌也。”
分類:忧愤不平
《漢語大詞典》:唾壶击缺(唾壺擊缺)
亦作“ 唾壶敲缺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豪爽:“ 王处仲 ( 王敦 )每酒后輒咏‘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后以“唾壶击缺”或“唾壶敲缺”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 清 钮琇 觚賸·虎林军营唱和:“ 吴愧菴 名 炎 ……同以史事株连,逮繫 虎林军营 。 吴 有《营中送春》诗云:‘一半春光縲絏过,唾壶敲缺待如何。’”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先祖 旦釜公 《巩县幕中五十自寿沁园春》云﹞忧来处,把唾壶敲缺,羯鼓频挝。” 周斌 《和剑华醉歌行》:“毕竟英雄心不死,唾壶击缺剑光紫。”参阅晋书·王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