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粹悫(粹慤)
纯洁忠诚。 宋 石介 《庆历圣德颂》:“ 襄 虽小臣,名闻於彻,亦尝献言,箴予之失,刚守粹慤,与 修 儔匹。”
分類:纯洁忠诚
《漢語大詞典》:丹愤(丹憤)
出于忠诚的激愤。 唐 袁高 《茶山诗》:“茫茫沧海间,丹愤何由申。”
分類:忠诚激愤
《漢語大詞典》:指日誓心
对着太阳发誓,表明忠诚无二。 唐 李德裕 《〈异域归忠传〉序》:“惟 嗢没斯 精诚上达,天诱其衷。拔自 狼居之山 ,愿拜龙颜之主,封章沥恳,指日誓心,不夺之诚,介如石矣。”
《漢語大詞典》:忠贯日月(忠貫日月)
忠诚之心上贯日月。形容忠诚至极。新唐书·郭子仪传赞:“ 子仪 自 朔方 提孤军,转战逐北,谊不还顾……虽 唐 命方永,亦由忠贯日月,神明扶持者哉!” 宋 刘炎 迩言:“功盖天地,忠贯日月,进则毅然身任天下之重,退则怡然了无愠戚之容,求之於古,其 伊 周 之亚与?”亦作“ 忠贯白日 ”、“ 忠心贯日 ”。宣和书谱·颜真卿:“惟其忠贯白日,识高天下,故精神见於翰墨之表者,特立而兼括。”《东周列国志》第十七回:“卿忠心贯日,孤不罪也。”
《國語辭典》:忠心耿耿  拼音:zhōng xīn gěng gěng
形容极为忠诚。《镜花缘》第五七回:「当日令尊、伯伯为国捐躯,虽大事未成,然忠心耿耿,自能名垂不朽。」也作「耿耿忠心」。
《國語辭典》:忠心赤胆(忠心赤膽)  拼音:zhōng xīn chì dǎn
忠诚的心,赤诚的胆。形容极为忠诚不二。《封神演义》第一八回:「因见子有忠心赤胆,直谏纣王,怜救万民,身遭剜目之灾,贫道怜你阳寿不绝,度你上山,后辅周王成其正道。」《红楼梦》第六五回:「那平姑娘又是个正经人,从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也不会挑妻窝夫的,倒一味忠心赤胆伏侍他,才容下了。」也作「赤胆忠肝」、「赤胆忠心」、「赤心忠胆」。
分類:忠诚
《漢語大詞典》:脩蹇
谓培养忠诚正直的品性。蹇,通“ 謇 ”。忠直。 唐 柳宗元 《惩咎赋》:“为孤囚以终世兮,长拘挛而轗軻。曩余志之修蹇兮,今何为此戾也?”
《漢語大詞典》:效死输忠(效死輸忠)
谓竭尽忠诚。旧五代史·晋书·皇甫遇王清等传论:“若乃世道方泰,则席宠恃禄者实繁;世运既屯,则效死输忠者无几。”
《漢語大詞典》:效死勿去
谓竭尽忠诚。孟子·梁惠王下:“世守也,非身之所能为也,效死勿去。”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三·苏门孙先生言行:“设在围城中,内无粮芻,外无救援,当如何?先生应声曰:‘效死勿去。’” 清 戴名世 《左忠毅公传》:“陛下一出而羣情无恐,效死勿去。”
《国语辞典》:逆耳忠言  拼音:nì ěr zhōng yán
忠诚劝诫的言语往往刺耳而不被接受。明。无名氏《四马投唐。楔子》:「谁想此人不听某之言,他久后悔之晚矣。我忠心主意要兴兵,逆耳忠言不肯听。」也作「忠言逆耳」。
《国语辞典》:摅忠报国(摅忠报国)  拼音:shū zhōng bào guó
表达忠诚,报效国家。
《国语辞典》:犬马之恋(犬马之恋)  拼音:quǎn mǎ zhī liàn
狗马对主人忠心,不忍离主人而去。比喻人臣对君王的忠诚。唐。刘禹锡〈苏州刺史谢上表〉:「虽两露之恩,幽遐必被,而犬马之恋,亲近为荣。」也作「犬马恋主」。
《国语辞典》:沥血以誓(沥血以誓)  拼音:lì xuè yǐ shì
起誓时以滴血表示忠诚、决心。如:「他们为了收复失土,全都沥血以誓。」
《国语辞典》:竭诚尽节(竭诚尽节)  拼音:jié chéng jìn jié
竭尽忠诚和气节。《隋书。卷七一。诚节传。游元传》:「公之弟兄,青紫交映,当谓竭诚尽节,上答鸿恩。」
《国语辞典》:竭智尽忠(竭智尽忠)  拼音:jié zhì jìn zhōng
奉献最大的才智与忠诚。「智」文献异文作「知」。《楚辞。屈原。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鄣于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