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爱国主义(愛國主義)  拼音:ài guó zhǔ yì
凡事以国家利益为主,并视爱国为理想道德情操的思维,这种对国家的情感认同与效忠崇拜,则与国族主义建构有关,常使用祖国、同胞等拟亲族的论述与词汇。
《國語辭典》:殚诚毕虑(殫誠畢慮)  拼音:dān chéng bì lǜ
尽其忠诚信实,竭其智识谋虑。《清史稿。卷二一四。后妃传。太祖孝慈高皇后传》:「不好谄谀,不信谗佞,耳无妄听,口无妄言,不预外事,殚诚毕虑以事上。」
《漢語大詞典》:赤款
忠诚恳挚的心意。宋书·夷蛮传:“累叶忠顺,越海效诚,远王纂戎,聿修先业,慕义既彰,厥怀赤款。”
《國語辭典》:赤胆忠心(赤膽忠心)  拼音:chì dǎn zhōng xīn
形容极为忠诚不二。《封神演义》第五二回:「臣空有赤胆忠心,无能回其万一。」《三侠五义》第五七回:「那一番赤胆忠心为国为民一派的正气,姓白的,你见了也就威风顿减。」也作「忠心赤胆」。
分類:忠诚
《漢語大詞典》:倾肝沥胆(傾肝瀝膽)
形容对人极其忠诚。 宋 梅尧臣 《闻密赐》诗:“倾肝沥胆谢不敏,岂可便恃 张良 才。”
分類:人极忠诚
《國語辭典》:逆耳利行  拼音:nì ěr lì xíng
忠诚正直之言听来虽使人不悦,却有益于行为的改善。《旧唐书。卷九三。王晙传》:「臣蒙天泽,叨居重镇,逆耳利行,敢不尽言。」
《漢語大詞典》:破脑刳心(破腦刳心)
犹剖心沥血。比喻竭尽忠诚。 唐 韩愈 《潮州刺史谢上表》:“既免刑诛,又获禄食,圣恩弘大,天地莫量,破脑刳心,岂足为谢。” 严复 《原强续篇》:“当此之时,虽有前识,破脑刳心,痛苦闕下,亦将指为妖言,莫之或省。”
《漢語大詞典》:破肝糜胃
形容竭尽忠诚。晋书·刘聪载记:“而顷频以小务不供而斩王公,直言忤旨便囚大将。游猎无度,机管不修。臣等窃所未解,臣等所以破肝糜胃忘寝与食者也。”
《漢語大詞典》:披心沥血(披心瀝血)
喻竭尽忠诚。《南史·袁昂传》:“推恩及罪,在臣实大,披心沥血,敢乞言之。”
《國語辭典》:披肝沥胆(披肝瀝膽)  拼音:pī gān lì dǎn
比喻坦诚相待,忠贞不二。宋。司马光 体要疏:「虽访问所不及,犹将披肝沥胆,以效其区区之忠。」也作「披沥肝胆」。
《漢語大詞典》:披肝沥血(披肝瀝血)
比喻竭尽忠诚。 唐 柳宗元 《为南承嗣请从军状》:“臣虽无似,有慕昔人,虽身涂草野,死而不朽,披肝沥血,昧死上陈。” 宋 欧阳修 《乞出第五札子》:“此臣所以披肝沥血,干冒诛夷,不能自止者也。”《轰天雷》第一回:“一个披肝沥血,是个忠臣。”
《國語辭典》:披露肝胆(披露肝膽)  拼音:pī lù gān dǎn
表忠诚相待。《后汉书。卷三○下。郎顗传》:「臣生长草野,不晓禁忌,披露肝胆,书不择言。」也作「披沥肝胆」。
《國語辭典》: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拼音:shí shì zhī yì,bì yǒu zhōng xìn
尽管只有十来家的小地方,里面也必有讲忠信的人。语出《论语。公冶长》:「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比喻到处有贤人。《三国志。卷二。魏书。文帝纪》:「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若限年然后取士,是吕尚、周晋不显于前世也。」《三国演义》第三五回:「岂不闻孔子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何谓无人?」
《國語辭典》:输肝剖胆(輸肝剖膽)  拼音:shū gān pǒu dǎn
比喻竭尽忠诚,赤心相待。唐。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二:「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也作「输肝沥胆」。
分類:人极忠诚
《漢語大詞典》:贾诚(賈誠)
博取忠诚的名声。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贾诚以求位,鬻言以干禄,或无丝毫之益,而有不省之困。” 王利器 集解:“贾诚,即贾忠,避 隋文帝 父 杨忠 讳改。贾,读左传‘贾餘勇’之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