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忠臣  拼音:zhōng chén
忠君爱国的臣子。《文选。陆机。辩亡论上》:「虽忠臣孤愤、烈士死节,将奚救哉!」《三国演义》第九回:「将军若扶汉室,乃忠臣也,青史传名,流芳百世。」
《国语辞典》:世乱识忠臣(世乱识忠臣)  拼音:shì luàn shì zhōng chén
时局混乱的时候,方能辨出忠贞的臣子。《新唐书。卷一四○。崔圆传》:「帝次河池,圆疏具陈『蜀土腴谷羡,储供易办。』帝省书泣下曰:『世乱识忠臣。』」
《国语辞典》:板荡识忠臣(板荡识忠臣)  拼音:bǎn dàng shì zhōng chén
板荡,都是《诗。大雅》中讥刺周厉王无道而导致国家动乱、社会动乱的诗篇。借指乱世。「板荡识忠臣」意谓在乱世中才能识得真正忠心的臣子。如:「在安史之乱中,张巡、许远仍坚守不屈,所谓『板荡识忠臣』的道理,于此可见。」《说岳全传》第三八回:「銮舆万里困胡尘,勇士勤王不顾身。自古疾风知劲草,由来板荡识忠臣。」
《国语辞典》:家贫显孝子,国难识忠臣(家贫显孝子,国难识忠臣)  拼音:jiā pín xiǎn xiào zǐ,guó nàn shì zhōng chén
(谚语)家中贫困时才看出谁孝顺,国家动乱的时刻才能辨识出忠良与奸邪。比喻重要的时刻才能看出人的真正面貌。元。李直夫《虎头牌》第一折:「常言道:『家贫显孝子,国难识忠臣。』」
《国语辞典》:烈女不更二夫,忠臣不事二君  拼音:liè nǚ bù gēng èr fū,zhōng chén bù shì èr jūn
(谚语)贞烈的女子守节而不改嫁,忠烈的臣子绝不侍奉他国君主。比喻忠诚坚贞,绝无二心。明。梁辰鱼《浣纱记》第四二出:「臣闻烈女不更二夫,忠臣不事二君。大王先行,小臣不久也就到了。」也作「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
《国语辞典》: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  拼音:zhōng chén bù shì èr jūn,liè nǚ bù gēng èr fū
(谚语)忠诚的臣子义不降敌,贞节的女子守节而不改嫁。比喻忠诚坚贞,绝无二心。明。沈采《千金记》第三七出:「告大王知道,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大王倘有不幸,奴家岂肯存著异心。」《隋唐演义》第四九回:「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我为隋臣,不能匡救君恶,致被逆贼所弑,不能报仇,而事别主,何面目立于世乎?」也作「烈女不更二夫,忠臣不事二君」。
《国语辞典》:忠臣烈士  拼音:zhōng chén liè shì
忠君爱国、舍身取义的人。《隋书。卷五八。李文博传》:「每读书至治乱得失、忠臣烈士,未尝不反覆吟玩。」《镜花缘》第八一回:「今日之下,其所以家喻户晓,知他为忠臣烈士、名垂千古者,皆由无心而传。」
分类:舍身取义
《国语辞典》:忠臣孝子  拼音:zhōng chén xiào zǐ
忠君爱国、善事父母的人。《荀子。礼论》:「使生死终始若一,一足以为人愿,是先王之道、忠臣孝子之极也。」《南齐书。卷二五。张敬儿传》:「今乃勒兵以窥象馆,长戟以指魏阙,不亦为忠臣孝子之所痛心疾首邪?」
分类:善事父母
《国语辞典》:忠臣义士(忠臣义士)  拼音:zhōng chén yì shì
忠义爱国的人。《文选。曹植。求自试表》:「每览史籍,观古忠臣义士,出一朝之命,以殉国家之难。」《精忠岳传》第七三回:「忠臣义士,尽陷罗网之中;乱臣贼子,咸置庙廊之上。」
分类:忠义爱国
《分类字锦》:孟坚忠臣(孟坚忠臣)
唐书颜师古传为太子承乾注班固汉书上之赐物二百段良马一时人谓杜征南颜秘书为左邱明班孟坚忠臣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