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35或641—702 【介绍】: 唐河南偃师人,名弘敏,以字行。擢明经第。授蒲州司法参军,为政宽仁,终代不辱一人,累进司刑丞。武则天时,酷吏构陷无辜,公卿震恐,莫敢正言,独有功犯颜累谏,以是重辟尝得减死,天下称为仁人。历迁秋官郎中、司刑少卿。为狱持平守正,凡三坐大辟,将死,泰然不忧,赦之,亦不喜,帝以此重之。官终司仆少卿。卒,追谥忠正。
全唐文·卷一百六十三
有功名宏敏。避讳以字行。国子博士文远孙。举明经。补蒲州司法参军。袭封东莞县男。武后朝累转司刑少卿。改司仆。长安二年卒。年六十二。赠司刑卿。中宗立。加赠越州都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5 【介绍】: 五代时太原晋阳人,字日新。初事后唐将陈绍光。绍光因醉欲杀人,左右皆奔走,仁晦独植立不动,并无惧色。绍光称叹其器量,掷剑于地。后归乡里,事母以孝闻。郭威与之善,及为枢密使,乃召用之,军中机划,多所参决。威建后周,累迁枢密使,加同平章事。为人端厚谦损,虽权位崇重,而不自矜伐,颇为士大夫所称。卒谥忠正。

人物简介

简介
李浚庆(이준경,1500年—1572年),朝鲜王朝中期大臣。字原吉,号东皋、南堂、红莲居士、莲坊老人,本贯广州。他历仕中、仁、明、宣四朝,官至领议政,谥号忠正,配享朝鲜宣祖庙庭。有《东皋遗稿》传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2—1645 【介绍】: 明河南祥符人,顺天大兴籍,字宪之,一字道邻。崇祯元年进士。授西安府推官,迁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八年,以副使监江北诸军,抗御农民军。十年,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安庆等四府及毗连的河南、湖广、江西部分地方,提督军务,屡挫农民军兵锋。十二年,丁忧去。服满复出,总督漕运,进南京兵部尚书。十七年崇祯自经于煤山,四月,马士英议立福王政权于南京,可法以七不可告之。福王立,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与马士英、高弘图并命。旋被排挤,以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出镇扬州。镇将高杰与黄得功等争驻扬州,纵兵焚掠。可法苦心调和,勉令北伐。清摄政王多尔衮遗书劝降,可法报书拒之。清兵南下至扬州,可法调各镇兵无至者。城破自刎未死,被执不屈死。逾年,扬州人葬袍笏于梅花岭。谥忠靖,清乾隆改忠正。有《史忠正集》。
维基
史可法(1602年12月16日—1645年5月20日),字宪之,又字道邻,南明隆武朝廷谥忠烈,监国鲁王朝廷谥忠靖,永历朝廷改谥文忠。乾隆朝改谥忠正。河南开封府祥符县人(今河南开封市),锦衣卫籍。明末政治人物,东林党人,与姜曰广、高弘图并称“南中三贤相”。弘光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追赠太师。崇祯初以进士出身入仕,早年在南直隶参加镇压民变。崇祯末年,累官南都兵部尚书。甲申之变、清兵入关之后,史可法辅佐南明朝廷。弘光帝登基,史可法任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督师江北,节制四镇。弘光元年,镇守扬州。弘光二年四月,多铎南下,攻陷扬州,斩杀史可法。清朝秀才计六奇编写的《明季南略》记载史可法缒城出逃。全祖望《梅花岭记》则说史可法死在扬州,但是民间因为敬佩史可法,都相传史可法未死。乾隆年间,清政府在扬州建立史可法祠,并在官撰明史中敲定了史可法在扬州殉难的说法。现江苏省扬州市设有史可法纪念馆及其衣冠冢,其冢于文革中被发掘,只有玉带一条而已。其祠有扬州知府任民育同祀,今有守扬州诸将牌位。后人收其著作,编为《史忠正公集》。
《國語辭典》:忠正  拼音:zhōng zhèng
忠诚正直。《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窃闻故前将军萧望之等,皆忠正无私,欲致大治。」《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招忠正之士,开公直之路。」
《分类字锦》:忠正孝友
唐书肃宗纪乾元元年十月立成王俶为皇太子举忠正孝友堪东宫官者
分类:宫僚
《漢語大詞典》:一至
(1).一到。管子·幼官:“三千里之外,诸侯世一至。” 汉 王充 论衡·恢国:“ 黄帝 尧舜 ,凤凰一至。”《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老夫只恐大限一至,不能发言,故今日为君叙及此也。”宋史·晁迥传:“方盛暑,为蠲宿直,三五日一至院。”
(2).竟至;乃至。战国策·齐策一:“ 靖郭君 之於寡人,一至此乎?”红楼梦第一一二回:“ 贾政 嘆口气道:‘我不料家运衰败,一至如此!’”
(3).犹言小善,偏材。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九徵:“一至谓之偏材。偏材,小雅之质也。” 刘昞 注:“未能兼济,各守一行。”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理尽者不可责有餘,一至者不可求兼济。” 南朝 梁 任昉 《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表》:“愚夫一至,偶识量己。”
(4).指忠正鲠直。《晋书·王沈传》:“若达一至之言,説刺史得失,朝政宽猛,令刚柔得适者,给穀千斛。”《北史·高道悦传》:“居法树平肃之规,处諫著必犯之节。王公惮其风鯁;朕实嘉其一至。”
《漢語大詞典》:忠邪
忠正与奸邪。 晋 殷仲文 《罪衅解尚书表》:“宜其极法,以判忠邪。”旧唐书·李峤传:“今忠邪既辨,具物惟新,赏罚倘乖,下人安劝?” 郭沫若 《屈原》第三幕:“哼,我是问心无愧,我是视死如归,曲直忠邪,自有千秋的判断。”
分類:忠正奸邪
《漢語大詞典》:清济(清濟)
济水 清澈,诗文中常与浊 河 并举,用以喻忠正。战国策·燕策一:“吾闻 齐 有清 济 、浊 河 ,可以为固。”《文选·谢朓〈始出尚书省〉诗》:“纷虹乱朝日,浊 河 秽清 济 。” 李善 注:“ 孔安国 《尚书》注曰:‘ 济水 入 河 ,并流十数里,清浊异色,混为一流。’亦喻谗邪之秽忠正也。” 唐 杜甫 《寄狄明府博济》诗:“ 狄公 执政在末年,浊 河 终不污清 济 。”
《漢語大詞典》:忠毅
忠正刚毅。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匪 条侯 之忠毅,将七国之陵正。”新唐书·李嗣业传:“ 嗣业 忠毅忧国,不计居产。” 明 方孝孺 《关王庙碑》:“故发而为忠毅之业,巍巍赫赫,与日月并明,与阴阳同用。” 郭小川 《骆驼商人挽歌》:“大风砂里,忠毅的旅人呵!”
分類:忠正刚毅
《漢語大詞典》:贞良(貞良)
(1).忠良,忠正诚信。墨子·明鬼下:“必择国之父兄慈孝贞良者,以为祝宗。”史记·秦始皇本纪:“尊卑贵贱,不踰次行;姦邪不容,皆务贞良。”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 汉 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2).指忠良的人。后汉书·崔琦传:“不能结纳贞良,以救祸败。” 唐 严从 《拟三国名臣赞序》:“贞良甘退而莫进,贤士卷艺以深潜。” 明 赵南星 《与李玄白书》:“奬励贞良,乃国家所以自为计。”
(3).贞节贤良。亦指贞节贤良的女子。 汉 刘向 列女传·鲁寡陶婴:“呜呼哉兮,死者不可忘,飞鸟尚然兮,况於贞良,虽有贤雄兮,终不重行。”《华严经·十地品》:“邪婬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妻不贞良;二者,不得随意眷属。” 明 张四维 《双烈记·就婚》:“但愿你 伯鸞 高节, 德耀 贞良。”
《漢語大詞典》:蕙纕
香草作的佩带。系之以示芳洁忠正。《楚辞·离骚》:“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元 张宇 《初漠赋》:“策茝旆而联蕙纕兮,謁 灵君 於辉晃。” 元 张翥 《寄题顾仲瑛玉山》诗:“漏屋愁荷盖,尘衣惜蕙纕。”
《漢語大詞典》:贞谅(貞諒)
忠正诚信。隶释·汉太尉刘宽碑:“復迁 南阳 大守,壹行质省简易之教,推贞谅以示下,显众善以厉否。” 唐 白居易 《唐故银青光禄大夫范阳张公墓志铭》序:“立朝直清贞谅,肃然有正人风。”明史·汪文辉传:“希指生事之人进,则忠直贞谅之士远。”
《漢語大詞典》:忠德
忠正有德行。亦谓忠正有德行的人。《后汉书·袁绍传》:“常侍 张让 等滔乱天常,侵夺朝威,贼害忠德,扇动姦党。”《晋书·简文帝纪》:“赖宰辅忠德,道济 伊望 ,羣后竭诚,协契断金,内外尽匡翼之规,文武致匪躬之节,冀因斯道,终克弘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