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117,分342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典故(续上)
同心结
吞象心肠
万事不关心
王心不宁
我心匪石
无物同心堪结(又作:无语结同心)
洗心易
心不动
心从天外归
心匪石
心膂良臣
心曲
心似矢
心有灵犀一点通
心猿(又作:猿心)
典故

《玉台新咏》卷七梁武帝(萧衍)《有所思》
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

例句

觅向无人处,绾作同心结。 晁采 子夜歌十八首之一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薛涛 春望词四首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薛涛 春望词四首

挥刀就烛裁红绮,结作同心荅千里。 长孙佐转妻 答外

典故
吞象心肠


《山海经·海经》卷五〈海内南经·巴蛇食象〉~28~
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黄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楚辞补注》卷三〈天问〉~93~
日安不到,烛龙何照?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何所冬暖?何所夏寒?焉有石林?何兽能言?焉有虬龙,负熊以游?雄虺九首,倏忽焉在?何所不死?长人何守?靡蓱九衢,枲华安居?一蛇吞象,厥大何如?黑水玄趾,三危安在?延年不死,寿何所止?鲮鱼何所?鬿堆焉处?
《昭明文选》卷五〈赋丙·京都下·吴都赋〉~225~
屠巴蛇,出象骼。斩鹏翼,掩广泽。
典故
万事不关心


《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六〈酬张少府〉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若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典故
王心不宁

相关人物
诗经


《诗经·小雅·黍苗》
芃芃黍苗,阴雨膏之。悠悠南行,召伯劳之。我任我辇,我车我牛。我行既集,盖云归哉。我徒我御,我师我旅。我行既集,盖云归处。肃肃谢功,召伯营之。烈烈征师,召伯成之。原隰既平,泉流既清。召伯有成,王心则宁。
《诗经·大雅·江汉》
江汉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游,淮夷来求。既出我车,既设我旟。匪安匪舒,淮夷来铺。江汉汤汤,武夫洸洸。经营四方,告成于王。四方既平,王国庶定。时靡有争,王心载宁。江汉之浒,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国来极。于疆于理,至于南海。王命召虎,来旬来宣。文武受命,召公维翰。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肇敏戎公,用锡尔祉。釐尔圭瓒,秬鬯一卣。告于文人,锡山土田。于周受命,自召祖命。虎拜稽首,天子万年。虎拜稽首,对扬王休。作召公考,天子万寿。明明天子,令闻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国。

例句

中使日夜继,惟王心不宁。 杜甫 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

典故
我心匪石


《毛诗正义》卷二之一〈国风·邶风·柏舟〉~74~
汎彼柏舟,亦汎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捲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忧心悄悄,愠于?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唐·孔颖达疏:「仁人既不遇,故又陈己德以怨于君。言我心非如石然,石虽坚尚可转,我心坚不可转也。」
典故
无物同心堪结
 
无语结同心


《乐府诗集》卷八十五〈杂歌谣辞三·歌辞三·苏小小歌〉~203~
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全唐诗》卷三百九十〈苏小小墓【苏小小歌】〉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久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
典故
洗心易


《周易注疏》卷七〈系辞上〉~55~
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唐·孔颖达疏曰:「圣人以此易之卜筮洗荡万物之心。万物有疑则卜之,是荡其疑心,行善得吉,行恶遇凶,是荡其恶心也。」
典故
心不动


《孟子注疏》卷三上〈公孙丑章句上〉~53~
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如此,则动心否乎?」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

例句

四十心不动,吾今其庶几。 白居易 隐几

典故
心从天外归

相关人物
欧阳修


《青琐高议》卷九〈诗渊清格〉
永叔尝言苦吟句云:「一句坐中得,片心天外来。」兹所谓苦吟破的之句也。
《诗话总龟》卷十〈雅什〉
刘昭禹字休明,婺州人。少师林宽,为诗刻苦,不惮风雪。诗云:「句向夜深得,心从天外归。」言不虚耳。
典故
不可转
  
心匪石
 
石可转
 
石转


《毛诗正义·国风·邶风 ·柏舟》~74~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例句

无心同石转,有泪约泉枯。 吴融 即席十韵

其流则凡鸟,其气心匪石。 杜甫 催宗文树鸡栅

忧愤病二秋,有恨石可转。 杜甫 八哀诗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

从来不可转,今日为人留。 王纬 东峰亭各赋一物得幽径石

结交意不薄,匪席言莫违。 钱起 客舍赠郑贲

典故
心膂良臣

相关人物
周穆王


《尚书》卷十九〈周书·君牙〉~293~
王若曰:「呜呼!君牙,惟乃祖乃父,世笃忠贞,服劳王家,厥有成绩,纪于太常。惟予小子,嗣守文、武、成、康遗绪,亦惟先正之臣,克左右乱四方。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今命尔予翼,作股肱心膂。缵乃旧服,无忝祖考,弘敷五典,式和民则。尔身克正,罔敢弗正,民心罔中,惟尔之中。夏暑雨,小民惟曰:『怨咨。』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咨。』厥惟艰哉!思其艰以图其易,民乃宁。呜呼!丕显哉,文王谟;丕承哉,武王烈。启佑我后人,咸以正罔缺。尔惟敬明乃训,用奉若于先王。对扬文、武之光命,追配于前人。」王若曰:「君牙,乃惟由先正,旧典时式,民之治乱在兹。率乃祖考之攸行,昭乃辟之有乂。」唐·孔颖达疏:「王言我以危惧之故,今命汝为大司徒,汝当作我股肱心膂。言将任之如已身也。」
典故

《毛诗正义》卷六之三〈国风·秦风·小戎〉~236~
小戎俴收,五楘梁辀,游环胁驱,阴靷鋈续,文茵畅毂,驾我骐馵。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四牡孔阜,六辔在手,骐?是中,騧骊是骖,龙盾之合,鋈以觼軜。言念君子,温其在邑。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之。俴驷孔?,厹矛鋈錞,蒙伐有苑,虎韔镂膺,交韔二弓,竹闭绲縢。言念君子,载寝载兴。厌厌良人,秩秩德音。汉·郑玄笺:「心曲,心之委曲也。忧则心乱也。」
典故
心似矢

相关人物
史䲡


《论语·卫灵公》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宋·刑炳疏:「矢,箭也。史䲡之德,其性惟直,国之有道无道,行直如箭。言不随世变曲也。」

例句

秉心犹似矢,搔首忽如蓬。 李端 长安感事呈卢纶


《全唐诗》卷五百三十九〈无题二首〉
〈无题二首〉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画堂西畔桂堂东】。身无䌽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断蓬【走马兰台类转蓬】。」
典故 

《维摩诘所说经》卷下〈香积佛品〉
以难化之人,心如猿猴,故以若干种法,制御其心,乃可调伏。

例句

乱猿心本定,流水性长閒。 戴叔伦 送少微上人入蜀

自为心猿不调伏,祖师元是世间人。 赵嘏 四祖寺

《國語辭典》:同心结(同心結)  拼音:tóng xīn jié
古时用锦带结成连环回文的花样,表示两情相系,彼此相属。南朝梁。武帝 有所思诗:「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唐。蒋防《霍小玉传》:「方圆一寸馀,中有轻绢,作同心结,坠于卢氏怀中。」
《漢語大詞典》:匪席
不象席子可以卷曲。比喻心志坚不可屈。《诗·邶风·柏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孔颖达 疏:“我心又非如席然。席虽平,尚可卷;我心平,不可卷也。” 南朝 梁 任昉 《宣德皇后令》:“今遣某位某甲等,率兹百辟,人致其诚,庶匪席之旨,不远而復。” 唐 岑参 《西河太守杜公挽歌》之四:“秉心常匪席,行义每挥金。” 夏燮 中西纪事·庚申换约役:“一旦因时事日艰,内外诸臣未能坚其匪席之旨,而欲狃於处堂之安。”
《國語辭典》:心曲  拼音:xīn qū
1.内心深处。《诗经。秦风。小戎》:「在其板屋,乱我心曲。」《文选。张协。杂诗一○首之一》:「感物多所怀,沉忧结心曲。」
2.心事。宋。范成大〈送严子文通判建康〉诗:「人谁可与话心曲,天忽谴来同里居。」
《國語辭典》:心有灵犀一点通(心有靈犀一點通)  拼音:xīn yǒu líng xī yī diǎn tōng
灵犀,犀角。传说犀牛是一种神奇异兽,角中有如线般的白纹相通两端,可以感应灵异。全句比喻心灵相连,情意相通,意念相契合。唐。李商隐〈无题〉诗二首之一:「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漢語大詞典》:心猿
佛教语。喻攀缘外境、浮躁不安之心有如猿猴。语本《维摩经·香积佛品》:“以难化之人,心如猿猴,故以若干种法,制御其心,乃可调伏。” 唐 罗隐 《灵山寺》诗:“欲依师问道,何处繫心猿?”《水浒传》第一○一回:“芳芬绰约蕙兰儔,香飘雅丽芙蓉袖,两下里心猿都被月引花钩。” 清 李渔 《慎鸾交·情访》:“避色偏来窈窕,防身怕不坚牢,眼掛罘罳眉上锁,不许心猿往外跳。”参见“ 心猿意马 ”。
《國語辭典》:心猿意马(心猿意馬)  拼音:xīn yuán yì mǎ
佛教以猿马性喜外驰来形容众生的心,不能安住,喜攀缘外境。《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二。维摩诘经讲经文》:「卓定深沉莫测量,心猿意马罢颠狂。」后用来形容心意不定,不能自持。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俺从今把心猿意马紧牢栓,将繁华不挂眼。」《警世通言。卷二。庄子休鼓盆成大道》:「那婆娘心猿意马,按捺不住。」也作「意马心猿」。
《漢語大詞典》:猿心
佛教语。喻躁动散乱之心。《大日经·住心品》说六十种心相,“猿猴心”为其中之一。 唐 钱起 《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诗:“客到两忘言,猿心与禪定。”参见“ 心猿意马 ”。
《國語辭典》:心猿意马(心猿意馬)  拼音:xīn yuán yì mǎ
佛教以猿马性喜外驰来形容众生的心,不能安住,喜攀缘外境。《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二。维摩诘经讲经文》:「卓定深沉莫测量,心猿意马罢颠狂。」后用来形容心意不定,不能自持。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俺从今把心猿意马紧牢栓,将繁华不挂眼。」《警世通言。卷二。庄子休鼓盆成大道》:「那婆娘心猿意马,按捺不住。」也作「意马心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