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11,分21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遂心
素衷
静意
惬情
由性
心慵
发意
乡意
祖心
任心
心制
意蕊
逆心
鄙悰
顺意
《國語辭典》:遂心  拼音:suì xīn
称心如意。《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妻子想做夫人,想不到手,便事事不遂心,吵闹起来。」《红楼梦》第七一回:「倘或我在今日明白,今年明年死了,也算是遂心一辈子了。」也作「遂意」、「遂愿」。
《國語辭典》:素衷  拼音:sù zhōng
真心真意。唐。元稹〈会真诗三十韵〉:「慢脸含愁态,芳词誓素衷。」
分類:平素心意
《漢語大詞典》:静意
(1).安定心意。后汉书·梁节王畅传:“王其安心静意,茂率休德。”
(2).意态安闲。 南唐 王周 《早春西园》诗:“静意崖穿溜,孤愁笛破空。”
《漢語大詞典》:惬情(愜情)
(1).合乎情理。梁书·止足传·顾宪之:“临终为制敕其子曰:‘……常谓中都之制,允理愜情。衣周於身,示不违礼;棺周於衣,足以蔽臭。’”
(2).满意,符合心意。 唐 张九龄 《使还湘水》诗:“于役已弥岁,言旋今愜情。”
《國語辭典》:由性  拼音:yóu xìng
放任自己的言行、性情,不加以拘束。如:「凡事都要理性思考,不要由性胡为,就不会出纰漏。」
《漢語大詞典》:心慵
心意懒散。 唐 白居易 《白云期》诗:“年长识命分,心慵少营为。”
分類:心意懒散
《國語辭典》:发意(發意)  拼音:fā yì
起意。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杂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
《漢語大詞典》:乡意(鄉意)
谓心意归向。乡,通“ 向 ”。管子·版法:“凡人君者,欲众之亲上乡意也,欲其从事之胜任也。而众者,不爱则不亲,不亲则不明,不教顺则不乡意。”
《漢語大詞典》:祖心
祖师的心意。 宋 张耒 《访昙上人有感》诗:“静境亦何有,无言知祖心。”
分類:祖师心意
《漢語大詞典》:任心
(1).犹任意。任随心意,不受拘束。三国志·魏志·明帝纪:“ 明帝 沉毅断识,任心而行,盖有君人之至概焉。”《晋书·刘聪载记》:“ 孝成 任心纵欲,以婢为后,使皇统亡絶,社稷沦倾。”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总术:“是以执术驭篇,以善弈之穷数;弃术任心,如博塞之邀遇。” 明 杨涟 《劾魏忠贤疏》:“而皇皇天语,提起放倒,信手任心,令天下后世视皇上为何如主?” 鲁迅 《〈稽康集〉跋》:“校者一用墨笔,补阙及改字最多。然删易任心,每每涂去佳字。”
(2).任其自然而不造作。 晋 稽康 《释私论》:“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繫於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物情顺通,故大道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
(3).用心,尽心。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毛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大人试抚弄一过,小子任心猜度。若猜不着时,大人休得见罪。”
《漢語大詞典》:心制
(1).谓控制心意,不轻举妄动。尉缭子·攻权:“夫将不心制,卒不节动,虽胜,幸胜也,非攻权也。”
(2).犹心丧。宋书·礼志四:“ 新安王 在心制中,得亲奉祭不?”《隋书·礼仪志三》:“心制既无杖絰可除,不容復改玄綅,既是心忧,则无所更淡其心也。”
《漢語大詞典》:意蕊
亦作“ 意蘂 ”。 指心情,心意。谓其纠结如花蕊,故云。 南朝 梁简文帝 《与广信侯书》:“岂止心灯夜炳,亦乃意蕊晨飞。” 清 赵翼 《静观》诗之二五:“诗词亦復然,意蘂抽萌芽。”《负曝闲谈》第十四回:“ 黄子文 以为是有情于他,喜得心花怒放,意蕋横飞。”
《漢語大詞典》:逆心
(1).叛逆之心。汉书·五行志上:“时夫人有淫行,挟逆心。”南史·梁宗室传论:“ 正德 秽行早显,逆心夙构。”宋史·余玠传:“况 夔 无 吴氏 之功,而有 曦 之逆心。”
(2).不合心意。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臣诚数以损声色,灭淫乐,奇説怪论,尽言竭忠,以犯大王,逆心咈耳,必以获罪。” 清 蒲松龄 《拟台省箴》:“乾惕弥深,言逆心而必受;泰交愈下,善在野而必旌。”
《漢語大詞典》:鄙悰
谦称自己的心意。《宣和遗事》前集:“已许为定,具形弊幅,冀谅鄙悰。”
《漢語大詞典》:顺意(順意)
顺从心意。韩非子·诡使:“据法直言,名刑相当,循绳墨,诛姦人,所以为上治也,而愈疏远;諂施顺意从欲以危世者近习。”史记·蒙恬列传“顺幸没世,可谓知意矣” 唐 司马贞 索隐:“ 蒙毅 言己少事 始皇 ,顺意因蒙幸,至 始皇 没世,可谓知上意。” 贺抒玉 《视察工作的时候》二:“一点不顺意,就拽住头发打,还不叫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