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11,分2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灵心
皇心
血诚
物意
微意
回心
宸心
意满
心气
寄意
心素
寸衷
圣衷
纵心
宿心
《漢語大詞典》:灵心(靈心)
(1).神灵的心意。宋书·乐志二:“顾灵心,结皇恩。” 唐 骆宾王 《灵泉颂》:“闻夫玄功幽赞,灵心以有德是亲。”
(2).大自然的意志。 唐 杨炯 《浑天赋》:“灵心不测,神理难詮。日何为兮右转?天何为兮左旋?”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东郊竞日,探祕跡於机衡; 西蜀 谈玄,测灵心於造化。”
(3).对帝王心意的尊美之称。《晋书·乐志上》:“厚德载物,灵心隆贵。”宋书·文帝纪:“﹝ 京口 ﹞苞总形胜,实唯名都,故能光宅灵心,克昌帝业。”
(4).聪慧的心灵。 南朝 梁简文帝 《大同哀辞》:“灵心摧於毫末,慧识挫於趾步。” 宋 杨无咎 《卜算子》词:“谁识灵心一点通,手捻空无语。”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我恰待目转秋波,谁想那识空便的灵心儿早瞧破。” 郁达夫 《一个人在途上》:“他那小小的灵心,常有这望远思亲的伤痛。”
《漢語大詞典》:皇心
皇帝的心意。 南朝 宋 颜延之 《拜陵庙作》诗:“皇心凭容物,民思被歌声。” 南朝 齐 谢朓 《齐雩祭乐歌·迎神歌八解》:“坛可临,奠可歆。对泯祉,鉴皇心。”《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三·北齐南郊乐歌》:“皇心缅且感,吉蠲奉至诚。”
分類:心意帝王
《國語辭典》:血诚(血誠)  拼音:xuè chéng
赤诚、至诚。唐。白居易〈论制科人状〉:「所以密缄手疏,潜吐血诚。」也作「血忱」。
《漢語大詞典》:物意
(1).众人的心意。魏书·元晖传:“先皇移都,为百姓恋土,故发冬夏二居之詔,权寧物意耳。”
(2).景物的情态。 宋 欧阳修 《奉答圣俞岁日书事》诗:“年光向老速,物意逐时新。”
(3).造物的意向。 宋 梅尧臣 《八月十五日夜东轩》诗:“它夕岂不好,物意为之摧。”
(4).礼物与情意。 宋 苏轼 《与滕达道书》:“物意两重,何以克当。”
《漢語大詞典》:微意
(1).隐藏之意;精深之意。后汉书·庞参传:“拜 参 为 汉阳 太守。郡人 任棠 者,有奇节,隐居教授。 参 到,先候之, 棠 不与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於户下。主簿白以为倨。 参 思其微意,良久曰:‘ 棠 是欲晓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拔大本薤者,欲吾击强宗也。抱儿当户,欲吾开门恤孤也。’” 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下》:“如并侍左右,必能发起微意,增广徽猷者也。”魏书·和跋传:“ 毗 等解其微意,诈称使者,云奔 长安 追之不及。” 宋 苏轼 《杜处士传》:“子能详微意,知所激刺,亦无患子矣。”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今之衮衮诸公及其叭儿,盖亦深知 中国 已将卖絶,故在竭力别求卖国者以便归罪,如《汗血月刊》之以 明 亡归咎于东林,即其微意也。”
(2).微薄的心意。常用作谦词。 三国 魏 曹操 《与诸葛亮书》:“今奉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 宋 王安石 《精卫》诗:“帝子衔寃久未平,区区微意欲何哉?” 鲁迅 《书信集·致增田涉》:“非常感谢 佐藤 先生,你遇到他时,祈代转此微意。”
《國語辭典》:回心  拼音:huí xīn
改变心意。汉。贾谊 上疏陈政事:「夫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乡道,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下》:「您若回心事唐,君臣义同一家。」也作「回心」。
《國語辭典》:回心(迴心)  拼音:huí xīn
转变心意。《文选。潘岳。悼亡诗三首之一》:「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也作「回心」。
《漢語大詞典》:宸心
帝王的心意。 唐 李峤 《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诗:“宸心千载合,睿律九韵开。” 唐 王建 《上裴度舍人》诗:“天意皆从彩毫出,宸心尽向紫烟来。”
分類:帝王心意
《漢語大詞典》:意满(意滿)
心意满足,满意。 宋 叶适 《忠翊郎致仕蔡君墓志铭》:“高曾在堂,闔门骨肉百餘,君尚未壮,所以事上接下,已能无一不意满。” 明 李东阳 《〈桃溪杂稿〉序》:“先生蚤负絶识,虽古人诗鲜或意满,而自视亦甚严。”
《國語辭典》:心气(心氣)  拼音:xīn qì
1.志气。唐。韩愈〈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尔时心气壮,百事谓己能。」《聊斋志异。卷五。郭生》:「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望。」
2.心思。如:「此人城府颇深,不易让人猜透他的心气。」
3.心情。如:「心气平和」。
4.中医上称心脏之气为「心气」,大约是指心脏功能的强弱而言。如:「心气不足」。
《國語辭典》:寄意  拼音:jì yì
传达心意。晋。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诗:「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唐。李商隐〈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青云宁寄意,白骨始沾恩。」
《漢語大詞典》:心素
亦作“ 心愫 ”。
(1).心意,心愿。 晋 王羲之 《杂帖》:“足下不返,重遣信往问,愿知心素。” 唐 李白 《寄远》诗之八:“空留锦字表心素,至今缄愁不忍窥。” 宋 吴自牧 梦粱录·二十八日东岳圣帝诞辰:“都城士庶,自仲春下浣,答赛心愫……舟车道路,络绎往来,无日无之。” 清 唐孙华 《抱灌轩雨后喜周乐支胡驭洲至》诗:“幸逢二仲来,清谈豁心愫。”
(2).指高洁的心怀。 续范亭 《吊老友杜仲虑忧国自沉》诗:“清奇多傲国,心素不沾尘。”
《國語辭典》:寸衷  拼音:cùn zhōng
1.内心。明。叶宪祖《鸾鎞记》第四出:「我寸衷匪石,肯容轻薄。」也作「寸心」。
2.微薄的心意。如:「送上薄礼,聊表寸衷,不成敬意。」也作「寸心」。
《漢語大詞典》:圣衷(聖衷)
天子的心意。 唐 张九龄 《奉和圣制〈过王浚墓〉》:“孤绩沦千载,流名感圣衷。”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三:“偶读 冯益都 相公集,有《弔明季杨左二公》诗云:‘忠魂莫再伤寃抑,今日犹能厪圣衷。’”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六章:“ 高起潜 在密奏中提到这样一句:‘闻东虏仍有议和诚意。倘此事能成,或可救目前一时之急。国事如此,惟乞皇爷圣衷独断。’”
分類:心意帝王
《漢語大詞典》:纵心(縱心)
纵任心意。 汉 张衡 《归田赋》:“苟纵心於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晋 陶潜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诗之二:“当年詎有几,纵心復何疑。”百喻经·驼瓮俱失喻:“既犯禁已,捨离三乘,纵心极意,无恶不造。” 元 高文秀《渑池会》第二折:“他则待恣意贪饕,纵心残暴。”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六:“王道衰,政教失,强凌弱,众暴寡,百姓纵心,莫之纲纪。”
《國語辭典》:宿心  拼音:sù xīn
一向的心志。《文选。嵇康。幽愤诗》:「内负宿心,外恧良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