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服贴(服貼)  拼音:fú tiē
1.合身舒适。如:「这件衣服剪裁合身,穿起来很服贴。」
2.顺服、顺从。常用叠词「服服贴贴」。《文明小史》第四六回:「直要使中国四万万百姓,一个个都贫无立锥之地,然后服服贴贴的做他们的牛马,做他们奴隶。」
《漢語大詞典》:茕怀(煢懷)
孤独忧伤的心情。 唐 武则天 《赐少林寺僧书》:“自维薄祜,镇切煢怀。”
《漢語大詞典》:情猿
指心,心情。谓人心动转不定,犹如猿猴,故称。 唐 慧立本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九:“制情猿之逸躁,縶意象之奔驰。”
《漢語大詞典》:热乎(熱乎)
亦作“ 热呼 ”。
(1).热。与“凉”、“冷”相对。 孙芋 《妇女代表》:“我把这饭再坐锅里去,等你大哥今晚赶到家了好吃热乎的。”
(2).指心情激动。 朱家胜 《飘动的篝火》:“夜黑得看不到每个人的表情,但是我的的确确脸上现出过微笑,心里热呼热呼的。”
(3).亲热;亲昵。 柳青 《狠透铁》:“他到饲养室,到豆腐坊,截然感觉到一种对他不那么热乎、不那么自然的气氛。” 冯骥才 李定兴 《义和拳》第八章:“二人知心换命,情同手足,只要一见面就热呼得不得了。”
(4).气氛热烈。 和谷岩 《茶花艳》:“革命大家庭嘛,要有那么股热乎劲。” 王汶石 《新结识的伙伴》:“这个植棉经验交流会开得很热乎。”
《漢語大詞典》:热闷(熱悶)
又热又闷。《情变》第三回:“那热气直扑过来,热闷得几乎气都喘不出了。” 许杰 《病中的觉解》:“ 大正 一个人躺在床上,空气仍有些热闷,而蚊子也扰得令人烦心。”
形容心情不畅快。 艾芜 《南行记·我的旅伴》:“终天听着乌鸦叫,人也就更加感到热闷。” 许杰 《改嫁》:“﹝她﹞便想抱她出去到邻舍人家去闲谈一回,散散心头的热闷。”
《漢語大詞典》:羁曲(羈曲)
客居异乡的心情。 清 黄景仁 《十三夜复饮左二斋头》诗:“转侧念同袍,燕晚共羈曲。”
《國語辭典》:快板  拼音:kuài bǎn
一种曲艺。表演者通常自击竹板和节子,按较快的节奏念诵唱词。基本用七字句,押韵,或间以说白。
《漢語大詞典》:苦脸(苦臉)
犹愁容。愁苦的心情表现在脸上。 鲁迅 《故事新编·出关》:“大家显出苦脸来了,有些人还似乎手足失措。” 罗广斌 杨益言 《红岩》第一章:“那些招贴的后面,谁知道隐藏着多少垂死挣扎濒于破产的苦脸?”
《漢語大詞典》:语重心沉(語重心沉)
言辞恳切,心情沉重。 康濯 《东方红》第五章二:“ 孟老汉 可又自自然然地一忽晃火气全消,甚至还进一步责备自己似的,哑默了半天,才又脑袋一抬,愣着两只深窝大眼,语重心沉地说。”
《國語辭典》:吟风弄月(吟風弄月)  拼音:yín fēng nòng yuè
1.诗人吟咏的内容多涉及风花雪月的情景,故称诗人吟咏为「吟风弄月」。《宋史。卷四二七。道学传一。周敦颐传》:「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元。张养浩普天乐。看了些荣枯〉曲:「游山玩水,吟风弄月,其乐无涯。」后亦用以讥讽诗人吟咏不切实际,作品内容浮滥空虚。也作「吟风咏月」。
2.形容诗人的閒情逸致。也作「吟风咏月」。
3.有鄙薄之意。后世少数人行为偏差,加以「风月」二字又从美景,转而含有男女欢爱之意,遂使此语充满鄙薄之意。
《國語辭典》:悠然自得  拼音:yōu rán zì dé
神态从容,心情閒适的样子。《晋书。卷九四。隐逸传。杨轲传》:「常食粗饮水,衣褐缊袍,人不堪其忧,而轲悠然自得。」也作「悠然自适」。
《國語辭典》:责任感(責任感)  拼音:zé rèn gǎn
担负责任的心理认识。如:「工作时要有责任感,不可敷衍了事。」也称为「责任心」。
分類:自觉心情
《漢語大詞典》:孜孜汲汲
心情急切、勤勉不懈的样子。 唐 陆贽 《论关中事宜状》:“陛下岂可不追鉴往事,惟新令图,循偏废之柄以靖人,復倒持之权以固国!而乃孜孜汲汲,极思劳神,徇无已之求,望难必之效。”
《國語辭典》:万念俱灰(萬念俱灰)  拼音:wàn niàn jù huī
所有念头全化成了灰。比喻心灰意冷。《中国现在记》第三回:「官场上的人情,最是势利不过的,大家见抚台不理,谁还来理我呢?想到这里,万念俱灰。」也作「百念皆灰」。
《國語辭典》:惘然若失  拼音:wǎng rán ruò shī
惆怅失意,有如失去了什么似的。《聊斋志异。卷五。鸦头》:「俄,见一少女经门外过,望见王,秋波频顾,眉目含情,仪度娴婉,实神仙也。王素方直,至此惘然若失。」也作「惘然如失」、「惘若有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