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揪心钱(揪心钱)  拼音:jiū xīn qián
心怀吝惜不舍之念所花的钱。如:「看他那副为难的样子,我们又何必让他花这笔揪心钱呢!」
《國語辭典》:腹有鳞甲(腹有鱗甲)  拼音:fù yǒu lín jiǎ
比喻居心险恶,难以接近。语本《三国志。卷三九。蜀书。陈震传》:「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
分類:心怀险恶
《漢語大詞典》:肚里生荆棘(肚裏生荆棘)
犹言心怀不善。 唐 孟郊 《择友》诗:“面结口头交,肚里生荆棘。”
分類:心怀不善
《國語辭典》:嫉贤妒能(嫉賢妒能)  拼音:jí xián dù néng
嫉妒比自己有才德的人。《孤本元明杂剧。庞掠四郡。第三折》:「他也不知道,似这等贪赃坏法,嫉贤妒能,理当如此也。」也作「妒贤嫉能」。
《漢語大詞典》:慸葪
亦作“ 慸芥 ”。亦作“ 慸介 ”。 鲠刺。比喻想不通或心怀嫌隙。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细故慸葪兮,何足以疑。” 司马贞 索隐:“汉书作‘介’。 张揖 云:‘慸介,鯁刺也。’”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吞若 云梦 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慸芥。” 唐 刘知几 史通·自叙:“自《法言》已降,迄於《文心》而往,固以纳诸胸中,曾不慸芥者矣。” 清 方苞 《陆以言墓志铭》:“若欲以声势与众争衡,何道以相胜。苟能修身强学,则自知不足慸介矣。”
《國語辭典》:愁肠九转(愁腸九轉)  拼音:chóu cháng jiǔ zhuǎn
九,极言其多。愁肠九转指愁闷忧伤,频频在腹中萦绕,缠结不去。明。邵璨《香囊记》第三七出:「我终日里愁肠九转,到如今尺素空传,越教人中心惨然。」
《國語辭典》:揣奸把猾  拼音:chuǎi jiān bǎ huá
心怀奸诈,行为狡猾。《孤本元明杂剧。十样锦。第二折》:「因某生前揣奸把猾,死后永做饿鬼。」
《漢語大詞典》:鸟声兽心(鳥聲獸心)
比喻言辞动听而心怀阴毒。《后汉书·刘陶传》:“四方私言,云 角 等窃入京师,覘视朝政,鸟声兽心,私共鸣呼。”
《漢語大詞典》:谲说(譎説)
心怀诡诈地劝说。后汉书·梁慬传:“ 它乾城 小, 慬 以为不可固,乃譎説 龟兹王 白霸 ,欲入共保其城, 白霸 许之。”三国志·魏志·夏侯渊传:“ 衢 等譎説 超 ,使出击 敍 。”
诡诈的言词。 刘师培 文说·宗骚篇:“若 屈子 之询渔父, 宋玉 之对 楚王 ,或属寓言,或陈譎説,或即小以寓大,或事隐而言文,其词近於纵横家。”
《國語辭典》:乱臣贼子(亂臣賊子)  拼音:luàn chén zéi zǐ
违叛国君或父命,不忠不孝之人。《孟子。滕文公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唐。韩愈〈伯夷颂〉:「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矣。」也作「乱臣逆子」。
《漢語大詞典》:面谩腹诽(面謾腹誹)
谓当面欺诳,心怀毁谤。明史·万镗传:“又以不得一品,面谩腹诽,无大臣礼。”
《漢語大詞典》:丽邮(麗郵)
谓心怀怨恨。 明 夏完淳 《续幸存录一·南都大略》:“且皇胤犹存,璇宫可辨,如怀痛丽邮,处置得所……则强藩弭衅,黔首翕风。”
心怀恋慕
【佛学大辞典】
(杂语)心忆念佛也。法华经寿量品曰:「诸薄福人,过无量百千万亿劫,或有见佛或不见者。以此事故,我作此言,诸比丘!如来虽可得见,斯众生等闻如是语,必当生于难遭之想。心怀恋慕,渴仰于佛,便种善根,是故如来虽不实灭而言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