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容众(容衆)
谓心怀宽广,能与各种人交往。论语·子张:“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於人何所不容?”礼记·儒行:“举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其宽裕有如此者。” 汉 蔡邕 《正交论》:“ 商 也宽,故告之以拒人; 师 也褊,故训之以容众。”后汉书·班固传:“﹝ 固 ﹞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人,诸儒以此慕之。”
《漢語大詞典》:重怀(重懷)
沉重的心怀。后汉书·质帝纪:“寤寐永叹,重怀惨结。”
分類:沉重心怀
《漢語大詞典》:挟私(挾私)
心怀私念。韩非子·说疑:“使诸侯淫説其主,微挟私而公议。”南史·韦粲传:“ 裴公 朝之旧齿,岂应復挟私以阻大计。”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三·指摘科场:“二太史俱无恙,而 胡 反受挟私抵饰之议矣。”清史稿·德宗纪一:“詔诫建言诸臣挟私攻訐。”
分類:心怀私念
《國語辭典》:含怨  拼音:hán yuàn
心怀怨恨。《西游记》第二九回:「正含怨思忆父母,不期唐朝圣僧,亦被魔王擒住。」《红楼梦》第六一回:「没的结些小人仇恨,使人含怨。」
《漢語大詞典》:闷怀(悶懷)
烦闷的心怀。 唐 韩愈 孟郊 《雨中寄孟刑部几道联句》:“商听饶清耸,闷怀空抑噫。”
分類:烦闷心怀
《國語辭典》:含怒  拼音:hán nù
心怀愤怒。《书经。无逸》:「朕之愆,允若时,不啻不敢含怒。」《战国策。赵策二》:「秦虽辟远,然而心忿悁,含怒之日久矣。」
《國語辭典》:畅怀(暢懷)  拼音:chàng huái
内心舒畅。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便万剐了乔才,还道报冤雠不畅怀。」《水浒传》第七一回:「当日饮酒,终不畅怀。」
分類:心怀畅快
《漢語大詞典》:抱痛
心怀伤痛。 南朝 梁 江淹 《诣建平王上书》:“而下官抱痛圆门,含愤狱户,一物之微,有足悲者。” 明 刘基 《书苏伯修御史断狱记后》:“而衔寃抱痛之民,莫不伸眉引项,若槁叶之待滋润。” 明 李贽 《与耿司寇告别书》:“苟万分一有失人之悔,则终身抱痛,死且不瞑目矣。” 南荃居士 《海侨春传奇》:“似这等抱痛衔哀那处言,比似个丧家孤犬。”
分類:心怀伤痛
《漢語大詞典》:抱愁
心怀忧愁。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三:“含歌揽涕恒抱愁,人生几时得为乐。” 唐 施肩吾 《及第后过扬子江》诗:“忆惜将贡年,抱愁此 江 边。” 元 吴师道 《落花行》:“抱愁无语还空闺,拂釵揽袖香依依。”
《漢語大詞典》:天怀(天懷)
出自天性的心怀。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岂非天怀发中,而名教束物者乎?” 李周翰 注:“岂非自出天性之怀,发於心中。” 清 刘大櫆 《伯兄奉之墓志铭》:“与众酬接,以至居官蒞民,皆出其天怀以相赋与,不知人世有机巧之事。”
《國語辭典》:怀愁(懷愁)  拼音:huái chóu
心怀忧愁。《文选。曹植。赠王粲诗》:「欲归忘故道,顾望但怀愁。」《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孔融心中郁闷,糜竺怀愁,更不可言。」
分類:心怀凄恻
《國語辭典》:怀怨(懷怨)  拼音:huái yuàn
内心藏著怨气、愤恨。《三国演义》第九回:「吕布同郡骑都尉李肃,以董卓不迁其官,甚是怀怨。」《红楼梦》第六○回:「又有那一干怀怨的老婆子,见打了芳官,也都称愿。」
《漢語大詞典》:怀愤(懷憤)
心怀愤激。 晋 潘尼 《怀退赋》:“伊畴昔之怀愤,思天飞以远迹。”《后汉书·宦者传论》:“虽忠良怀愤,时或奋发;而言出祸从,旋见孥戮。”
《漢語大詞典》:含经(含經)
心怀常道。东观汉记·郭丹传:“功曹稽古含经,可谓至德。”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至若齿危髮秃之老,含经味道之生,莫不北面人宗,自同资敬。”
分類:心怀常道
《漢語大詞典》:怀伤(懷傷)
心怀忧伤。 汉武帝 《悼李夫人赋》:“惨鬱鬱其芜秽兮,隐处幽而怀伤。” 晋 傅咸 《斑鸠赋》:“慨感物以哀鸣,声楚切以怀伤。”晋书·明帝纪:“佐命功臣,硕德名贤……禋祀不传,甚用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