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变心(變心)  拼音:biàn xīn
改变原来的心意。《楚辞。屈原。九章。涉江》:「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红楼梦》第四七回:「我要日久变心,告诉人去的,天诛地灭!」
《國語辭典》:溺志  拼音:nì zhì
心志极端的沉湎于某事。《礼记。乐记》:「郑音好滥淫志,宋音燕女溺志,卫音趋数烦志,齐音敖辟乔志。」《新唐书。卷一二九。严挺之传》:「然溺志于佛,与浮屠惠义善,义卒,衰服送其丧。」
分類:心志沉湎
《漢語大詞典》:往志
(1).前人的心志。意林卷二引慎子:“,往志也;,往誥也;春秋,往事也。”
(2).往日的志向。 南朝 梁 沈约 《陈情书与徐勉》:“往志宿心,復成乖爽。”
《漢語大詞典》:驰志(馳志)
谓心志向往。 明 何景明 《病马》诗之二:“此马非凡马,曾酣百战场;耸身思翦拂,驰志在腾驤。”参见“ 驰志伊吾 ”。
《漢語大詞典》:驰志伊吾(馳志伊吾)
后汉书·臧宫传论:“ 臧宫 、 马武 之徒,抚鸣劒而抵掌,志驰於 伊吾 之北矣。” 伊吾 ,今 新疆 哈密 。后因以“驰志伊吾”表示向往在边塞建功立业。 宋 李曾伯 《齐天乐·壬子和陈次贾为寿韵》词:“莫驰志 伊吾 ,贪名清庙。”
《漢語大詞典》:贞志(貞志)
(1).坚贞的心志。晋书·王导传论:“乃诚贯日,主垂饵以终全;贞志陵霜,国缀旒而不灭。” 宋 赞宁 等宋高僧传·译经一·义净:“加以勤无弃时,手不释卷,弱冠登具,愈坚贞志。” 明 吴尚默 《覈叙平蜀功罪疏》:“ 镇雄府 知府 陇应祥 ,贞志不逐波靡,介节益坚蹇难,夷疆向化,逆党折谋。”
(2).砥砺志向使坚贞。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汉灵帝十八:“士苟贞志砥行以自尚,於物无徇焉,於物无侮焉,则虎狼失其暴,蝮蛇失其毒。”
《漢語大詞典》:咏志(詠志)
谓以诗歌抒发心志。《诗刊》1977年第11期:“在历代诗人笔下,对山的咏唱,决不是对自然美的单纯描摹,它们无不……‘登山则情满于山’,感物以咏志耳。”
谓以诗歌抒发思想感情。 三国 魏 曹操 《步出夏门行》:“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诗·卫风·考槃》“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諼” 唐 孔颖达 疏:“美君子执德弘信道篤也,歌所以咏志,长以道自誓,不敢过差其言。”
《漢語大詞典》:精志
至诚的心志。 宋 叶适 《安集两淮申省状》:“守以精志,行以强力。” 明 何景明 《悼马诗》:“平生精志在,不愧主人知。”
分類:至诚心志
《漢語大詞典》:遁志
隐遁心志。 晋 陆云 《荣启期赞》:“芒芒至道,天启德心,自昔逸民,遁志山林。”
分類:隐遁心志
《漢語大詞典》:邪志
邪佞的心志。《穀梁传·隐公元年》:“已探先君之邪志。”汉书·谷永传:“定心为善,捐忘邪志。”
分類:邪佞心志
《漢語大詞典》:怀寄(懷寄)
寄托心志。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下:“ 文胜 託咏灵芝,怀寄不浅。”
《漢語大詞典》:平志
(1).使心志平和。语出 汉 荀悦 申鉴·杂言上:“君子食和羹以平其气,听和声以平其志。” 汉 徐干 中论·艺纪:“射以平志,御以和心。” 宋 宋祁 《右史院蒲桃赋》:“玩之可使蠲烦,食之足以平志。”
(2).平乱之志。 唐 李翱 《平原郡王柏公碑》:“ 安禄山 陷东郡, 获嘉 守县印不去,为贼将所害。公既免丧,怀平志,乃学击剑。”
分類:心志平和
《漢語大詞典》:骋志(騁志)
(1).展露心志。 汉 王粲 《吊夷齐文》:“絜己躬以骋志,愆圣哲之大伦。” 三国 魏 曹植 《学官颂》:“歌以咏言,文以骋志。”
(2).指纵恣异志。新唐书·孝敬皇帝弘传:“而后( 武后 )将骋志, 弘 奏请数怫旨。”新唐书·酷吏传·来俊臣:“ 俊臣 知羣臣不敢斥己,乃有异图,常自比 石勒 ,欲告皇嗣及 庐陵王 与南北衙谋反,固得骋志。”
(3).心志所向往,快意。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盖 太宗 所骋志文词,所钟嗜翰墨。”
《漢語大詞典》:愚志
谦称己之心志。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淳于髠 见之曰:‘善説哉! 髠 有愚志,愿陈诸前。’” 汉 刘向 新序·杂事四:“故使使者陈愚志,君诚諭之。”
分類:谦称心志
《漢語大詞典》:修意
修正心志意念,谓内省自责。国语·周语上:“有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 韦昭 注:“意,志意也。谓邦国之内有违闕不供日祭者,先修志意以自责也。”
《漢語大詞典》:淫志
(1).谓使人心志放荡。亦谓放荡的心志。礼记·乐记:“ 郑 音好滥淫志。”《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於子之身。”
(2).奢望。《孔子家语·问礼》:“食不二味,心不淫志,以与万民同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