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大气(大氣)  拼音:dà qì
1.形容大方气派、气度宏伟。相对于小气而言。如:「这个人看起来器宇轩昂,大气非凡。」
2.大的志气。《红楼梦》第三二回:「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
3.包围在地球外的空气。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其中以氮、氧为主要成分。
4.喘息、声音。《西游记》第三七回:「到宫中见你母亲,切莫高声大气,须是悄语低言。」
《漢語大詞典》:刹尘(刹塵)
佛教语。谓国土无量,犹如微尘,而每一尘中复有无量国土,重重无尽。《华严经·世主妙严品》:“清浄慈门刹尘数,共生 如来 一妙相。”
《漢語大詞典》:尘涓(塵涓)
微尘细流。犹言涓埃。喻微薄(之力)。 唐 宇文融 《奉和圣制左丞相说右丞相璟太子少傅乾曜同日上官命宴都堂赐诗》:“誓将同竭力,相与效尘涓。”
《国语辞典》:太空尘(太空尘)  拼音:tài kōng chén
一种微尘粒子。飘浮在宇宙间,在太阳系中的太空尘大小在一至零点一μ程度,是流星及黄道光的本源。
《漢語大詞典》:放射性雨
水汽凝结在带有放射性物质的微尘上形成的雨;或雨滴在下落过程中受到放射性尘埃污染而形成的雨。在大气中进行的核爆炸最易形成放射性雨,使大面积的地面物体受到核污染。
《漢語大詞典》:华严世界(華嚴世界)
佛教语。法身佛 毘卢遮那 的净土。以大莲花中包藏微尘数的世界,故名。见《华严经》卷八。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八:“一滴水就是一个须弥世界;一只苍蝇的眼睛,也是一个华严世界。”
《漢語大詞典》:尘尘刹刹(塵塵刹刹)
佛教语。《华严经》所说的“圆融平等”的境界。谓一一微尘之中皆现无数国土(刹),而国土中又有微尘,微尘中又有国土,重重无尽,平等无碍。华严宗据以成立“十玄门”中的“微细相容安立门”。见 唐 法藏 华严经探玄记等。 唐 澄观 《华严经随疏演义抄》卷二七:“上经中明:尘尘刹刹,佛佛生生,皆悉融摄,事事相望。即云一一各各融摄,即是无差。” 宋 朱熹 《公济和诗见闵耽书勉以教外之乐以诗请问》之一:“至理无言絶浅深,尘尘刹刹不相侵。” 清 金喟 《〈离骚经〉序》:“周以常住为义,易以变易为义……尘尘刹刹,无不普遍,又復尘尘周于刹刹,刹刹周于尘尘,然后世界自见其易,圣人时得其常,故云‘周易’。”
一切虚空极微尘数出生金刚威德大宝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称大日如来所入南方灌顶智大福德门之大宝三昧也。由此而出生宝生如来。见摄真实经上。
一微尘
【佛学大辞典】
(术语)极微分子。为物质之最小者。(参见:极微)。首楞严经三曰:「反观父母所生之身,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止观一下曰:「一微尘中,有大千经卷,心中具一切佛法。」辅行一之五曰:「宝性论云:有神通人,见佛法灭,以大千经卷,藏一尘中,后有人破尘出卷。」
【佛学常见辞汇】
一个极微分子。
十佛刹微尘数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参见:尘数)
大经卷在一微尘内
【佛学大辞典】
(杂语)唐沙门慧海曰:经云有大经卷量等三千大千界,内在微尘中。一尘者是一念心尘也。故云一念尘中演出河沙偈,时人自不识。
析微尘
【佛学大辞典】
(杂语)分析微尘至实空也。首楞严经曰:「汝观地性,粗为大地,细为微尘。至邻虚尘,析彼极微,色边际相,七分所成。更析邻虚,即实空相。」
微尘
【佛学大辞典】
(术语)色体之极少为极微,七倍极微,为微尘。七倍微尘,为金尘。金尘者,得游履金中之间隙也。俱舍论十二曰:「七极微为一微量,积微至七为一金尘。」
【佛学常见辞汇】
细微的灰尘。
【佛学次第统编】
世界之界,向体质析之,如云微尘。微尘者,色体之极少为极微,极微之七倍曰微尘,微尘之七倍曰金尘,游履于金中间隙而得之。
微尘数
【佛学大辞典】
(杂语)譬数量之多,以碎物为微尘,其数多也。法华经分别功德品曰:「大千界微尘数菩萨。」
【佛学常见辞汇】
(喻)数量很多。
执微尘
【三藏法数】
微尘,极细之尘也。谓路伽耶论师,计色心等法,皆从极细所生。谓四大极细是常,能生粗色,虽是极微,而体实有,以世间粗物无常,极微之因不坏。是故执极微是常、是一、是万物因、是涅槃因也。(梵语路伽耶,华言顺世。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