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徭役(傜役)  拼音:yáo yì
旧时国家规定男子有服劳役的义务,包括修筑城池、造桥铺路、防卫乡里、戍守边疆等。《南史。卷七○。循吏传。序》:「继以昏乱,政由群孽,赋调云起,徭役无度。」《资治通鉴。卷四五。汉纪三十七。明帝永平十二年》:「是时,天下安平,人无徭役,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也作「徭役」。
《國語辭典》:徭役  拼音:yáo yì
旧时官府指派成年男子义务性的劳役,包括修城、铺路、防卫乡里、戍守边疆等工作。汉。晁错论贵粟疏〉:「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后汉书。卷四九。王符传》:「圣人深知力者民之本,国之基也。故务省徭役,使之爱日。」也作「徭役」。
《漢語大詞典》:小徭役
即小徭。《唐律·户婚中·应复除不给》:“诸应受復除而不给,不应受而给者,徒二年;其小徭役者,笞五十。” 长孙无忌 疏议:“其小徭役,谓充夫及杂使。”
分類:长孙无忌
《漢語大詞典》:征役(徵役)
(1).赋税与徭役。周礼·地官·小司徒:“小司徒之职,掌建邦之教灋……凡征役之施舍,与其祭祀饮食丧纪之禁令。” 贾公彦 疏:“征谓税之,役谓繇役。”
(2).指徭役。诗·唐风·鸨羽序:“《鴇羽》,刺时也。 昭公 之后,大乱五世,君子下从征役,不得养其父母,而作是诗也。” 宋 曾巩 《福州上执政书》:“及其后世,或任使不均,或苦於征役,而不得养其父母,则有《北山》之感,《鴇羽》之嗟。”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国初因沿 明 制,稍加损益,税敛极薄,征役几絶。”
(3).行役。 晋 潘岳 《西征赋》:“俾万乘之盛尊,降遥思於征役。” 唐 孟郊 《奉同朝贤送新罗使》诗:“安危所繫重,征役谁能穷?” 清 唐甄 潜书·太子:“凡教太子……行道,则见征役之劳;止舍,则见羈旅之劳。”
徵役:1.招集兵卒。《左传·襄公三十年》:“ 子张 怒,退而徵役, 子产 奔 晋 。” 杜预 注:“召兵欲攻 子产 。”
(2).征召徒役。指徭役。周礼·春官·典祀:“徵役于司隶而役之。” 郑玄 注:“徵,召也,役之作使之。”三国志·魏志·华歆传:“如闻今年徵役,颇失农桑之业。”南史·蔡廓传:“先是, 大明 世奢侈无度,多所造立,赋调烦严,徵役过苦,至是发詔悉皆削除。”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近贼州县,徵役百端,农夫织妇,不得安业。”
《漢語大詞典》:大役
(1).古指需要大量劳力方能完成的徭役。周礼·地官·乡师:“大役则帅民徒而至,治其政令。” 贾公彦 疏:“大役者谓筑作堤防、城郭等。”庄子·人间世:“上有大役,则 支离 以有常疾不受功。” 成玄英 疏:“国家有重大徭役,为有痼疾,故不受其功程者也。”
(2).指战事。国语·晋语五:“国有大役,不镇抚民而备钟鼓,何也。” 韦昭 注:“役,事也。”
《漢語大詞典》:差徭
徭役。 宋 范仲淹 《奏重定职田顷亩》:“如将地土影庇,令免却合入差徭及抑配。” 明 高明 《琵琶记·义仓赈济》:“身充里正实难当,杂泛差徭日夜忙。”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编审·总论》:“每有差徭,俱照丁派。”
分類:徭役
《漢語大詞典》:繇役
徭役。古代封建统治阶级强制农民承担的一定数量的无偿劳动。繇,通“ 徭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薄赋歛,省繇役,贵仁义,贱权利。”汉书·霍去病传:“减 陇西 、 北地 、 上郡 戍卒之半,以宽天下繇役。”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农民坏於繇役,而未尝特见救恤。”参见“ 徭役 ”。
《國語辭典》:徭役(傜役)  拼音:yáo yì
旧时国家规定男子有服劳役的义务,包括修筑城池、造桥铺路、防卫乡里、戍守边疆等。《南史。卷七○。循吏传。序》:「继以昏乱,政由群孽,赋调云起,徭役无度。」《资治通鉴。卷四五。汉纪三十七。明帝永平十二年》:「是时,天下安平,人无徭役,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也作「徭役」。
《國語辭典》:徭役  拼音:yáo yì
旧时官府指派成年男子义务性的劳役,包括修城、铺路、防卫乡里、戍守边疆等工作。汉。晁错论贵粟疏〉:「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后汉书。卷四九。王符传》:「圣人深知力者民之本,国之基也。故务省徭役,使之爱日。」也作「徭役」。
《漢語大詞典》:差率
徭役。宋史·张鉴传:“ 关辅 之民,数年以来,併有科役……今若復有差率,益致流亡,纵令驱迫,必恐挠溃。”
分類:徭役
《漢語大詞典》:外徭
指征发戍边的徭役。汉书·贾山传:“陛下即位,亲自勉以厚天下,损膳食,不听乐,减外徭卫卒,止岁贡。”
《漢語大詞典》:徭使
犹徭役。 汉 贾谊 新书·属远:“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都,输将徭使,其远者不在五百里而至……输将者不苦其劳,徭使者不伤其费。”参见“ 徭役 ”。
分類:徭役
《國語辭典》:徭役(傜役)  拼音:yáo yì
旧时国家规定男子有服劳役的义务,包括修筑城池、造桥铺路、防卫乡里、戍守边疆等。《南史。卷七○。循吏传。序》:「继以昏乱,政由群孽,赋调云起,徭役无度。」《资治通鉴。卷四五。汉纪三十七。明帝永平十二年》:「是时,天下安平,人无徭役,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也作「徭役」。
《國語辭典》:徭役  拼音:yáo yì
旧时官府指派成年男子义务性的劳役,包括修城、铺路、防卫乡里、戍守边疆等工作。汉。晁错论贵粟疏〉:「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后汉书。卷四九。王符传》:「圣人深知力者民之本,国之基也。故务省徭役,使之爱日。」也作「徭役」。
《漢語大詞典》:徭差
犹徭役。 明 徐渭 《歌代啸》第一出:“一则是,生子生孙为祖宗绵血脉;一则是,撑门撑户替府县益徭差。”参见“ 徭役 ”。
分類:徭役
《國語辭典》:徭役(傜役)  拼音:yáo yì
旧时国家规定男子有服劳役的义务,包括修筑城池、造桥铺路、防卫乡里、戍守边疆等。《南史。卷七○。循吏传。序》:「继以昏乱,政由群孽,赋调云起,徭役无度。」《资治通鉴。卷四五。汉纪三十七。明帝永平十二年》:「是时,天下安平,人无徭役,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也作「徭役」。
《國語辭典》:徭役  拼音:yáo yì
旧时官府指派成年男子义务性的劳役,包括修城、铺路、防卫乡里、戍守边疆等工作。汉。晁错论贵粟疏〉:「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后汉书。卷四九。王符传》:「圣人深知力者民之本,国之基也。故务省徭役,使之爱日。」也作「徭役」。
《漢語大詞典》:侈务(侈務)
指过度的徭役。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君道:“百姓欲静而徭役不休,百姓凋残而侈务不息。”
分類:过度徭役
《國語辭典》:差役  拼音:chāi yì
1.旧时官府分派给人民的劳役。《旧唐书。卷一八。宣宗本纪》:「官健有庄田户籍者,仰州县放免差役。」《三国演义》第一一九回:「子丕继业,差役甚重,东西驱驰,未有宁岁。」
2.原指衙门中的公差。后亦泛指供差遣的人。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十四出:「小生扮差役上。」《红楼梦》第六○回:「可巧这柳家的是梨香院的差役,他最小意殷勤,伏侍得芳官一干人比别的乾娘还好。」
《國語辭典》:赋役(賦役)  拼音:fù yì
赋税和徭役。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安可计其赋役,以为罪人?」
《漢語大詞典》:追呼
(1).追赶呼喊。汉书·蒯通传:“亡肉家遽追呼其妇。”三国志·魏志·韩暨传:“阴结死士,遂追呼寻禽 茂 ,以首祭父墓。”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追呼之声愈近。”
(2).谓吏胥到门号叫催租,逼服徭役。 唐 元结 《舂陵行》:“追呼尚不忍,况乃鞭扑之。”新唐书·陆贽传:“农桑废于追呼,膏血竭于笞捶。” 清 黄燮清 《吴江妪》诗:“次男避追呼,远出归无期。”
《國語辭典》:免役  拼音:miǎn yì
1.免除徭役。《宋史。卷一七七。食货志上五》:「帝乃命提点司究所从升降,仍严升降之法,畿民不愿输钱免役。」
2.因身体畸形、残废或有痼疾,不能服兵役者,免除服兵役。《宋史。卷一七七。食货志上五》:「民避役者,或窜名浮图籍,号为出家,赵州至千馀人,诏出家者须落发为僧,乃听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