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得 → 淂得”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66 【介绍】: 名一作贵仁。清安徽桐城人,又名得胜、德胜、安邦、百顺。一度参加太平军,为李秀成部将。咸丰十年,任忠殿承宣、慷天燕,守常熟、昭文,管理民事。旋移守杭州。同治元年封为主将。与常熟守将骆国忠通谋叛乱。三年春,封比王。同年在杭州降清,官都司。后在广东嘉应州被太平军击毙。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99 【介绍】: 清安徽合肥人,本名得胜。初入淮军,以敢战名。参与镇压太平军、捻军,积勋至总兵。光绪间,与法军战于中越边境,屡有功,授北海镇总兵,旋任广东水师提督。
《漢語大詞典》:兵不接刃
作战时兵器没接触,谓战事顺利,未经交锋或激战而取得胜利。吕氏春秋·怀宠:“兵不接刃,而民服若化。” 高诱 注:“接,交。”
《國語辭典》:兵不血刃  拼音:bīng bù xuè rèn
尚未实际交战,即已征服敌人。语出《荀子。议兵》:「此四帝两王,皆以仁义之兵行于天下也。故近者亲其善,远者慕其德。兵不血刃,远迩来服。」后也用来比喻轻易得胜。《晋书。卷六六。陶侃传》:「默在中原,数与石勒等战,贼畏其勇,闻侃讨之,兵不血刃而擒也,益畏侃。」《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陛下离京才四十二日,兵不血刃,北举燕南之地,此不世之功。」也作「兵无血刃」、「军不血刃」。
《國語辭典》:旗开得胜(旗開得勝)  拼音:qí kāi dé shèng
一开战就取得胜利。比喻事情一开始就获得成功。元。李文蔚《蒋神灵应。楔子》:「显威灵神兵扶助,施谋略旗开得胜。」明。姚茂良《精忠记》第九出:「今本朝有一名将官姓岳名飞,见今统领大军,要收河北之地,近日边上报来,道真个旗开得胜,马到成功。」也作「旗开取胜」。
《國語辭典》:军不血刃(軍不血刃)  拼音:jūn bù xuè rèn
比喻轻易得胜。参见「兵不血刃」条。三国蜀。诸葛亮〈为后帝伐魏诏〉:「夫王者之兵,有征无战,尊而且义,莫敢抗也,故鸣条之役,军不血刃,牧野之师,商人倒戈。」
《國語辭典》:克敌制胜(克敵制勝)  拼音:kè dí zhì shèng
战败敌人,赢得胜利。《水浒传》第二○回:「林冲道:『今番克敌制胜,谁人及得先生良好。』」明。无名氏《伐晋兴齐》第二折:「论攻围呵,有克敌制胜坚牢。」
《國語辭典》:马到成功(馬到成功)  拼音:mǎ dào chéng gōng
征战时战马一到便获得胜利。比喻成功迅速而顺利。元。郑廷玉《楚昭公》第一折:「害我父兄之雠,誓当报复,管取马到成功,奏凯回来也。」元。张国宾《薛仁贵。楔子》:「凭著您孩儿学成武艺,智勇双全,若在两阵之间,怕不马到成功。」
《國語辭典》:连战皆捷(連戰皆捷)  拼音:lián zhàn jiē jié
接连数次都获胜。如:「商场如战场,他以过人的智慧和独到的眼光,在商场上连战皆捷。」
得胜堂
【佛学大辞典】
(杂名)天帝与修罗战而胜,令毗首羯磨作最胜之堂名曰得胜堂。止观五曰:「毗首羯磨造得胜堂。」同辅行曰:「长阿含云:天帝与修罗战胜,更造一堂名为最胜。(中略)此堂无比,故云最胜。今云得胜者,犹战得胜而造此堂。」
證得胜义谛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八谛中四种胜义谛之第三。(参见:谛)
證得胜义
【三藏法数】
谓声闻證得二空真如之理,即是胜妙之义也。(二空者,人空、法空也。)
得胜三昧
【三藏法数】
梵语三昧,华言正定。谓修菩萨行者,持戒清净,心不散乱,则得三昧成就,定性现前,而超诸有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