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得 → 淂得”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王得中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4 【介绍】: 五代时上党人。仕北汉。刘旻时官枢密直学士,奉命乞师于辽,还经代州,为桑圭所获,械送于后周。后周世宗问契丹兵何时至,得中不以实告,被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5—1013 【介绍】: 宋京兆人,字得中。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累官太常博士,曾表陈时政利害,序王霸之略,得太宗嘉赏。历知曹、解、颍、蔡四州。恬于荣利,好吟咏,每游山水,留题自称“岩夫民伯”。善修养之术,奉命参预校定《道藏》。官终判太府寺。善书札,行笔尤工,多构新体。好古勤学,多藏古器、名画。有集。
全宋诗
李建中(九四五~一○一三),字得中,其先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后移居洛阳(今属河南)。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九八三)进士。解褐大理评事、知岳州录事参军,后历道、郢二州通判,两浙转运使,知曹、解、颍、蔡四州。真宗景德中,进金部员外郎,掌西京留守御史台。官至工部郎中、判太府寺。大中祥符六年卒,年六十九。有集三十卷,已佚。《宋史》卷四四一有传。今录诗十九首。
全宋文·卷一○五
李建中,(九四五——一○一三),字得中。其先京兆(今陕西西安)人,避地入蜀。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甲科,释褐大理评事,知岳州录事参军,历通判道、郢二州,入为太常博士,直集贤院,出为两浙转运副使,再迁主客员外郎,通判河南府,知曹、解、颍、蔡四州。景德中,以久次进金部员外郎。加司封员外郎、工部郎中,参与校定《道藏》。大中祥符六年卒,年六十九。建中好古勤学,善书札,尤工行笔,有《土母帖》等传世。有集三十卷。《宋史》卷四四一有传。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十四
字大本。少孤,事母孝。以茂才徵奉敕往山西、教民树艺。即试其乡中式、寻举进士、历刑工二部主事、以才改知江宁。公治赤县、性勤于吏事、每至丙夜寝、丁夜即起。为治不求赫赫名而民安之。以荐脩永乐大典,书成还职。未几以疾终。公性嗜书史,自起家至历官,无日不亲笔砚。所著有《思牧集》。
李得中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李得中,河南南阳府内乡县人。进士出身。万历十七年(1589年)登己丑科进士,初授陕西咸宁县知县,移任广德州知州。入为兵部主事,晋郎中,出为四川顺庆府知府。泰昌元年(1620年),升山西按察司副使。天启中,历任陕西按察使、山东右布政使、陕西右布政使、山东左布政使。
《漢語大詞典》:获隽(獲雋)
会试得中。亦泛指科举考试得中。 清 洪亮吉 北江诗话卷五:“ 胡吏部 万青 等,会试皆以对策获雋。”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 毛俟园 藻 ﹞赴 金陵 乡试……榜揭, 毛 获雋。”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赓缦堂杂俎:“是岁春闈, 昆明 获雋七人,前所未有也。”参见“ 获隽公车 ”。
《漢語大詞典》:获隽公车(獲隽公車)
汉 代曾以公家车马送应举的人。后以公车指入京应试举人。“获隽公车”为会试得中的意思。红楼梦第一○三回:“学生自蒙慨赠到都,托庇获隽公车,受任贵乡,始知老先生超悟尘凡,飘举仙境。”
《漢語大詞典》:获售(獲售)
犹得志。特指科举考试得中。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三:“ 合肥 进士 田实发 ,庚戌会试……果以是科获售。”《大马扁》第一回:“﹝ 康有为 ﹞应了几次童试不能获售,就是府县试也不曾前列过一次。”
《國語辭典》:发科(發科)  拼音:fā kē
1.在戏剧表演中,装出某种情态以引起观众注意。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二。连枝秀》:「发科打诨,不离机锋。」元。岳伯川《铁拐李》第四折:「(正末做劝跌倒科云)张千,我须有些腐。(张千发科云)你可不早说与我!」
2.做出某种动作,或特指装出一些使人发笑的姿态。《水浒传》第二一回:「老娘一双眼却似琉璃葫芦儿一般。却才见押司努嘴过来,叫你发科。」《红楼梦》第五三回:「那文豹便发科诨道:『你赌气去了……待我骑了这马,赶进去讨些果子吃是要紧的。』说毕,引的贾母等都笑了。」
3.考中科举考试。《初刻拍案惊奇》卷一:「生来有福分的,随他文学低浅,也会发科发甲。」
《國語辭典》:中标(中標)  拼音:zhòng biāo
施工单位对公开招标的工程彼此竞价投标,最后由出价最低的单位取得承包工程的权利,称为「中标」。
《國語辭典》:报帖(報帖)  拼音:bào tiě
通报的帖子。《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径到西山灵隐寺,先有报帖报知,长老引众僧鸣钟擂鼓,接郡王上殿烧香。」《儒林外史》第三回:「范进三两步走进屋里来,见中间报帖已经升挂起来,上写道:『捷报贵府老爷范讳进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京报连登黄甲。』」
《國語辭典》:鹿鸣宴(鹿鳴宴)  拼音:lù míng yàn
旧时乡举考试后,由州县长官宴请主考官、学政及得中考生的宴会。因在宴会上歌咏《诗经。小雅》中的〈鹿鸣〉,故称为「鹿鸣宴」。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三。士人赴殿试唱名》:「就丰豫楼开鹿鸣宴,同年人俱赴团拜于楼下。」明。张宁〈送欧员外〉诗:「初辞鹿鸣宴,再坐琼林筵。」《明史。卷二一七。列传。于慎行》:「年十七,举于乡。御史欲即鹿鸣宴冠之,以未奉父命辞。」
《國語辭典》:报单(報單)  拼音:bào dān
1.运货报税的单据。
2.旧时科举考试,考取后或得官、升官时通告亲友的报告单。《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他得了这个名条,连忙把公子的姓名,写在报单上。」也作「报条」、「报子」。
3.通知书。《福惠全书。卷一一。刑名部。审讼》:「凡差役拘到人犯,于早堂带齐,先具报单。」
《漢語大詞典》:庭兽(庭獸)
即獬豸。传说中的神兽,有一角,人君刑罚得中,则生于朝廷。庭,通“ 廷 ”。 唐 李绅 《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庭兽方呈角,阶蓂始効莩。”
《漢語大詞典》:架鳌(架鼇)
犹言占鳌头。喻应试得中。 宋 曾巩《回人谢馆职启》:“较雕龙之丽藻,利架鼇之秘局。”
分類:应试得中
《国语辞典》:扣除额(扣除额)  拼音:kòu chú é
所得税法对于计算个人所得税时可自所得中扣除的金额,分为标准扣除额与列举扣除额,但仅能择一扣除。另有薪资所得特别扣除额及身心障碍特别扣除额等。
《漢語大詞典》:人镜芙蓉(人鏡芙蓉)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中:“相国 李公 固言 , 元和 六年,下第游 蜀 ,遇一老姥,言:‘郎君明年芙蓉镜下及第,后二纪拜相’……明年,果然状头及第,诗赋题有‘人镜芙蓉’之目。”后因以“人镜芙蓉”为预兆科举得中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