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征 → 徵征”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732,分49页显示  上一页  27  28  29  30  31  33  34  35  3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征要
征吟
征缨
征运
征招
征阵
征钟
征系
徵拔
徵表
徵漕
徵候
徵迹
徵吏
徵谴
《漢語大詞典》:征要(徵要)
犹证据。要,核实之辞。《三国志·魏志·毛玠传》:“説臣此言,必有徵要。乞蒙 宣子 之辨,而求 王叔 之对。”
分類:证据核实
《漢語大詞典》:征吟
征夫的歌。 明 徐渭 《奉师季先生书》之三:“则以诗之兴体,起句絶无意味……而妇女儿童,耕夫舟子,塞曲征吟,市歌巷引,若所谓竹枝词,无不皆然。”
分類:征夫
《漢語大詞典》:征缨(征纓)
远行的马车。缨,套马的革带,驾车用,借指马车。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 南田 画《拙修堂讌集图》,题诗云:‘花残江国滞征缨,緑浦红潮柳岸平。’”
《漢語大詞典》:征运(征運)
长途运输。北史·魏纪三·孝文帝:“七州之人既有征运之劳,深乖轻徭之义,其復常调三年。”
分類:长途运输
《國語辭典》:徵招  拼音:zhēng zhāo
徵聘招募。如:「徵招士兵」。
《漢語大詞典》:徵召
征求召集。汉书·元帝纪:“今不良之吏,覆案小罪,徵召证案,兴不急之事,以妨百姓。”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记卷一:“今所以相徵召者,一以助事佐事,二以受业治身。”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听得 杨得意 举荐 司马相如 ,蒙朝庭徵召去了。” 叶圣陶 《寒晓的琴歌》:“他们夜间应人家的征召,当然没有练习的功夫;此刻是清晨,征召他们的人睡了,他们才得在那里豫备他们的功课。”
《漢語大詞典》:征阵(征陣)
战阵。尹文子·大道上:“独行之贤,不足以成化;独能之事,不足以周务;出羣之辩,不可为户説;絶众之勇,不可与征阵。”
分類:战阵
《漢語大詞典》:征钟(征鐘)
衷衣,贴身小裤。宋书·五行志二:“ 桓玄 时民謡语云:‘征鐘落地桓迸走。’征鐘,至秽之服。桓,四体之下称。”
分類:贴身
《漢語大詞典》:征系(徵繫)
古代中央机关拘囚地方官员。汉书·袁盎传:“及 絳侯 就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徵繫请室。”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会王孙市磔人,公执笞,狱行,立忤诸王孙;党构之,直指弗察,暴劾公,槛车徵繫。”
《漢語大詞典》:徵拔
征召选拔。后汉书·盖勋传:“徵拔英俊,以兴 汉 室。”
《漢語大詞典》:徵表
1.特征,表象。吕氏春秋·观表:“圣人之所以过人以先知,先知必审徵表,无徵表而欲先知, 尧 舜 与众人同等。”
2.犹揭示,体现。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儗播布美术意见书》:“凡有美术,皆足以征表一时及一族之思惟,故亦即国魂之现象。”
《漢語大詞典》:徵漕
征收漕粮。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 康熙 中, 江 南有徵漕之案,官吏伏法者数人。”
分類:征收漕粮
《漢語大詞典》:徵候
发生某种情况的迹象,征兆。 郁达夫 《迷羊》五:“电灯亮起来了,远远传来的旅馆前厅的杂沓声,大约是开晚饭的征候。”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一章:“敌人对我 白云岭 战略要点展开大规模进攻的征候越来越明显了。”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三段:“瓦斯灯苗发了红,不似先前那么雪亮了,这是天明的征候。”
《漢語大詞典》:徵迹
迹象。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篇第二章:“而《卜辞》中则确有多父多母之征迹。”
分類:迹象
《漢語大詞典》:徵吏
谓召用佐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又州郡徵吏,亦称为檄,固明举之义也。”
分類:佐吏
《韵府拾遗 霰韵》:徵谴(徵谴)
魏书卢昶传伏读明旨俯观徵谴敢布庸瞽以陈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