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征 → 徵征”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徵调(徵調)
征集、调用人员或物资等。后汉书·杜诗传:“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餘徵调,竹使而已。”金史·卢亨嗣传:“是时兵兴,徵调烦急。”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九:“ 宜绵 又言贼起以来,徵调官兵。”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铁路》:“即遇有警报,仓卒徵调,刻期立至。”
指以徵音为主的调式。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宋沆 为太乐令,知音,近代无比。太常久亡徵调, 沆 乃考钟律而得之。” 唐 元稹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五弦弹》:“ 赵璧 五絃弹徵调,徵声巉絶何清峭。”
《漢語大詞典》:缓征
暂停征收;缓期征集。例如:灾区缓征公粮两年。
《國語辭典》:起夫  拼音:qǐ fū
徵集民众。《警世通言。卷四。拗相公饮恨半山堂》:「恐惊动所在官府,前来迎送,或起夫防护,骚扰居民不便。」清。刘嗣绾〈起夫叹〉诗:「吏胥起夫聚锣鼓,拦街捉人入官府。」
分類:征集人夫
《國語辭典》:徵兵  拼音:zhēng bīng
徵集、调遣军队。《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徵兵九江王布,布称疾不往,使将将数千人行。」隋。薛道衡出塞二首和杨处道〉诗:「边庭烽火惊,插羽夜徵兵。」
《漢語大詞典》:旅师(旅師)
官名。掌征集、颁发谷类作物。周礼·地官·旅师:“旅师掌聚野之耡粟、屋粟、閒粟而用之。以质剂致民平,颁其兴积,施其惠,散其利而均其政令。凡用粟:春颁而秋歛之。” 宋 陈亮 《四弊》:“《周官》以司稼出歛法,旅师颁兴积,廪人数邦用,合方通财利。”
《國語辭典》:徵发(徵發)  拼音:zhēng fā
徵调募集人力和物资。《史记。卷三○。平准书》:「兵革数动,民多买复及五大夫,徵发之士益鲜。」晋。干宝《搜神记》卷五:「今年国家有大事,出三将军,分布徵发。」
《漢語大詞典》:籍兵
(1).征集兵士。《汉书·贾捐之传》:“乃探 平城 之事,録 冒顿 以来数为边害,籍兵厉马,因富民以攘服之。”
(2).在编的军士。金史·章宗纪四:“ 河南 皆听 揆 节制如故,尽徵诸道籍兵。”
《漢語大詞典》:科发(科髮)
犹征发。谓向民间征集人力和物资。北史·赵昶传:“时属军机,科发切急, 氐 情难之,復相率谋叛。”周书·王罴传:“ 京洛 材木,尽出 西河 ,朝贵营第宅者,皆有求假,如其私办,即力所不堪,若科发民间,又违法宪。”
犹科头。 宋 惠洪 冷斋夜话·周贯吟诗作偈:“道士惊,科髮披衣启关问其故。”参见“ 科头 ”。
《國語辭典》:科头(科頭)  拼音:kē tóu
1.战士不戴头盔。《史记。卷七○。张仪传》:「虎贲之士跿䞤科头贯颐奋戟者,至不可胜计。」
2.泛指不戴帽子。明。黄淳耀〈甲申日记二则〉:「吾尝一朝科头,三晨晏起,过必在此。」
《漢語大詞典》:括马(括馬)
谓征集民马。新五代史·唐废帝纪:“冬十月壬戌,括马,籍民为兵。”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二年:“庚午, 辽 主録囚,括马给东征军。”
分類:征集
《漢語大詞典》:白徒
(1).未经训练的兵卒;临时征集的壮丁。管子·七法:“以教卒练士击敺众白徒,故十战十胜,百战百胜。”汉书·邹阳传:“今 吴 楚 之王练诸侯之兵,敺白徒之众,西与天子争衡, 济北 独底节坚守不下。” 颜师古 注:“白徒,言素非军旅之人,若今言白丁矣。” 宋 叶适 《兵总论二》:“ 斡离不 始挟兵才万餘,长驱而至,莫有敌者,仓卒遣人召白徒以勤王,京师不守,则勤王之人寇掠遍天下矣。”金史·古里甲石伦传:“但敌势颇重,而往者皆新集白徒,絶无精鋭,恐不能胜。” 清 萧抡 《宝山田若谷明府钧团练乡勇》诗:“只愁白徒不习战,勇怯相半难从征。”
(2).佛教对俗人的称呼。僧衣黑色,故称俗人为“白徒”。 南朝 宋 何承天 《与宗居士书》:“ 冶城 慧琳道人 作《白黑论》,乃为众僧所排摈,赖蒙值明主善救,得免波罗夷耳。既作比丘,乃不应明此,白徒亦何为不言?”
(3).指不出家的徒弟。《南史·循吏传·郭祖深》:“僧尼十餘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道人又有白徒,尼则皆畜养女,皆不贯人籍,天下户口几亡其半。”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二节:“男僧得收白徒,女尼得收养女,白徒养女不入户籍,免除一切课役。”
(4).指不学无术之徒。 章炳麟 《程师》:“学之成验,定於校试,校试固不能无偏重轻,藉令试之殿廷,然诸校録者復多白徒,稍上非寄象之材,则目録之士耳!”
《國語辭典》:徵文  拼音:zhēng wén
1.公开徵求文章。如:「徵文启事」、「徵文活动」。
2.取證于典籍史料的记载。《宋书。卷一六。礼志三》:「礼记残缺之书,本无备体,折简败字,多所阙略。正应推例求意,不可动必徵文。」清。连横〈台湾通史序〉:「郭公夏五,疑信相参,则徵文难。」
《漢語大詞典》:南粮(南糧)
明 清 时从 江苏 、 浙江 等南方数省征集并由水道运至京师的粮食。明史·食货志三:“初,运粮京师,未定额。 成化 八年,始定四百万石,自后以为常,北粮七十五万五千六百石,南粮三百二十四万四千四百石。”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 乌大爷 ,因是奉旨到 通州 一带查南粮去了,不得来。”
《漢語大詞典》:追蓐
行军部队征集草蓐供歇宿用。左传·宣公十二年:“军行,右辕,左追蓐。” 杜预 注:“在车之右者,挟辕为战备;在左者,追求草蓐为宿备。”
《國語辭典》:募集  拼音:mù jí
招募聚集。如:「灾难发生后,社会大众募集捐款,以救助灾民。」
《國語辭典》:征收  拼音:zhēng shōu
国家依法向人民或机关团体收取税捐、粮食或土地等。如:「征收土地税。」也作「徵收」。
《國語辭典》:徵收  拼音:zhēng shōu
1.政府对人民或机关团体收取税捐或收购私有财产。如:「徵收土地」、「徵收牌照税」。《北齐书。卷二二。列传。李元忠》:「人皆菜色,元忠表求赈贷,俟秋徵收。」清。昭梿《啸亭杂录。卷七。陆中丞》:「临终前一月,犹奏湖南社仓谷业已敷用,其息谷请免徵收。」也作「征收」。
2.徵求捐募。如:「红十字会正公开徵收赈灾物资,以救济南部地区的灾民。」
《漢語大詞典》:徵收
1.谓收取赋税。北齐书·李元忠传:“时州境灾俭,人皆菜色, 元忠 表求賑贷,俟秋徵收。”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三:“然今之徵收,甚至一户之田有数十处分纳者。”
2.泛指收取。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我就听说许多穷苦的华侨,货物被 赤塔 政府依官价征收去了。”
3.犹招收。 毛泽东 《井冈山的斗争》:“革命高涨时(六月),许多投机分子乘公开征收党员的机会混入党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