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征 → 徵征”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徵派
收税派捐。明史·葛守礼传:“畿辅、 山东 流移日众,以有司变法乱常,起科太重,徵派不均。”
《漢語大詞典》:征派(徵派)
收税派捐。明史·葛守礼传:“畿辅、 山东 流移日众,以有司变法乱常,起科太重,徵派不均。”
分類:征派
《漢語大詞典》:象征派(象徵派)
以象征主义为创作方法的文艺流派。 胡也频 《到莫斯科去》:“然而这些名为印象派,象征派,写实派……这些各有来源的西洋画,也不能使 素裳 感到比较的满意。” 郭沫若 《当前诗歌中的主要问题》:“‘五四’以来的新诗有各种各样的新诗,什么新月派,象征派,这个派那个派的,我也弄不大清楚。”参见“ 象徵主义 ”。
《國語辭典》:象徵主义(象徵主義)  拼音:xiàng zhēng zhǔ yì
西洋文学、艺术上,以主观推理或感情想像为内容,表现精神的超感觉意义的主义。最初是指西元一八八五年以来,源起于法国文学反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剧等层面的艺文活动,后扩至绘画和戏剧等层面。主张用隐喻、音乐,表现抽象感受。
《漢語大詞典》:象徵派
以象征主义为创作方法的文艺流派。 胡也频 《到莫斯科去》:“然而这些名为印象派,象征派,写实派……这些各有来源的西洋画,也不能使 素裳 感到比较的满意。” 郭沫若 《当前诗歌中的主要问题》:“‘五四’以来的新诗有各种各样的新诗,什么新月派,象征派,这个派那个派的,我也弄不大清楚。”参见“ 象徵主义 ”。
《國語辭典》:象徵主义(象徵主義)  拼音:xiàng zhēng zhǔ yì
西洋文学、艺术上,以主观推理或感情想像为内容,表现精神的超感觉意义的主义。最初是指西元一八八五年以来,源起于法国文学反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剧等层面的艺文活动,后扩至绘画和戏剧等层面。主张用隐喻、音乐,表现抽象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