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征 → 徵征”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300,分20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漕粮
关赋
专栏
课田
关税
下忙
牙税
山税
追徵
科徵
边赋
起科
榷算
科税
榷征
《國語辭典》:漕粮(漕糧)  拼音:cáo liáng
清初由山东、河南、浙江、江苏、湖南、湖北、安徽、辽宁等省徵收转运京师的米豆,称为「漕粮」。
《漢語大詞典》:关赋(關賦)
旧时水陆关卡对进出货物征收的税。管子·幼官:“市赋百取二,关赋百取一。”新唐书·顾彦暉传:“ 建 ( 王建 )素有吞噬心,以 彦朗 与婚婭,久未忍。及 彦暉 ,则交好愈疏,而境上关赋相稽詬, 建 怒。 景福 元年,遂攻 彦暉 。”
《國語辭典》:专栏(專欄)  拼音:zhuān lán
1.报章杂志上,为某专人文稿或某一性质文章所特辟的具有固定型式的篇幅。
2.宋代主管税务徵收的官署。《宋史。卷一八六。食货志下八》:「私立税场,算及缗钱、斗米、束薪、菜茹之属,擅用稽察措置,添置专栏收检。」
《漢語大詞典》:课田(課田)
征收田赋。晋书·食货志:“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其外丁男课田五十亩,丁女二十亩,次丁男半之,女则不课。”
《國語辭典》:关税(關稅)  拼音:guān shuì
为保护本国产业,凡货物经过国境时,所课徵的租税。
《漢語大詞典》:下忙
清 代征收田赋分上下两期,下期从八月到十一月,叫下忙。《中国现在记》第五回:“我这次署事,收过下忙,又收过漕米。”参见“ 上下忙 ”。
《漢語大詞典》:上下忙
清 雍正 十三年规定征收田赋,分上下二期。上期从农历二月开征,五月截止,叫“上忙”。下期从八月接征,十一月截止,叫“下忙”。合称“上下忙”。参阅《清文献通考·田赋考三》
《國語辭典》:牙税(牙稅)  拼音:yá shuì
向牙人课徵的租税。《福惠全书。卷八。杂课部。牙税》:「牙税,乃市侩之身帖。」《清史稿。卷一○。高宗本纪一》:「己亥,免江苏山阳等十三州县牙税。」
《漢語大詞典》:山税
对山区征收的税捐。 明 唐顺之 《送曹子泰自大理出守漳郡》诗:“山税积荒劳抚字,海甿负险费招徠。”
《漢語大詞典》:追徵
1.亦作“ 追征 ”。催迫征收。 唐 韩愈 《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有者皆已输纳,无者徒被追徵。” 清 蒲松龄 《钱粮比较说》:“如以四季比较,倘虑其追征之缓,或至有误国课,合无便定为每年十次比较。”
2.加征;补征。明史·葛守礼传:“自 嘉靖 三十六年以后完欠、起解、追徵之数及贫民不能输纳,备録簿中。” 明 王世贞 《中官考九》:“ 真定 、 山西 等处所输柴炭,运官揽头,积有逋负;工部以为此因加耗过多,所徵运不及,请以明加及暗加之半,竝準正数,其餘覆实追徵。”
3.催迫征召。 唐 谷神子 《博异志·敬元颖》:“天命追徵,多故为不赴集役。”旧唐书·孔纬传:“累詔追徵,皆无承秉,非臣子之义也。”
4.追回没收。《元典章新集·刑部·徵赃》:“贼人 林士贵 等三名犯在革前,发在革后,已招明白,追徵正赃,给主了当。”《元典章新集·兵部·整治军兵》:“管军官吏违例歇空,代替军役,所要军钱,格前已招明白,赃物拟合追徵。”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二折:“后因事发,问 傅彬 追徵赃物。”
《漢語大詞典》:科徵
亦作“ 科征 ”。 征收赋税。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又或故旧同道之家有科徵,必先督促不少贷。” 明 杨基 《桂林》诗:“时有 苗 人与 猺 女,负薪输布事科征。”
分類:征收赋税
《漢語大詞典》:边赋(邊賦)
指为筹集边防费用而征收的赋税。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全税金:“县令使总输边赋三千金,盗夜入索金,固不与。”
《漢語大詞典》:起科
谓对农田计亩征收钱粮。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良乡行》:“ 良乡 疆域甚狭,復有军屯者三,宫勋子粒十二,山水衝没者七,起科地不满三千顷,而民无后占者仅六百丁,其实不及大县一里。”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地亩大小:“国初有奉旨开垦永不起科者,有因洿下鹻薄而无粮者,今一概量出作数。”清史稿·圣祖纪一:“庚午,詔民间垦荒田亩,以十年起科。”
《漢語大詞典》:榷算
征收算赋。新唐书·陆贽传:“聚兵日众,供费日博,常赋不给,乃议蹙限而加敛焉;加敛既殫,乃别配之;别配不足,於是榷算之科设,率贷之法兴。”
分類:征收
《國語辭典》:科税(科稅)  拼音:kē shuì
徵收税捐。《三国演义》第三○回:「后言许攸在冀州时,尝滥受民间财物,且纵令子侄辈多科税钱粮入己。」
《漢語大詞典》:榷征(榷徵)
征收专卖品之税。《明实录·万历二十九年七月》:“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然榷网之设,密如秋荼,原奏参随,本地光棍以榷徵为奇货。”
分類:征收专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