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字类编》:龙形(龙形)
书尧典:日中星鸟疏见龟形下。史记淮南王安傅:徐福入海求神异物,还为伪辞 曰:东南至蓬莱山,见芝成宫。阙有使者,铜色而龙形,光上照天。南史宋武帝纪:行止时见一小龙,附翼樵渔山泽。同侣或亦睹焉。及贵,龙形更大。唐书李泌傅:泌尝取松樛枝以隐背,名曰养和。后得如龙形者,因以献帝,四方争效之。鼎录:蜀先主时,龙见武阳之水。九日因铸小鼎,像龙形,沉水中。 傅元白杨行:当奈此骥正龙形,踠足蹉跎。长坡下,蹇驴慷慨,敢与我争驰。
分类:龙形
《國語辭典》:形质(形質) 拼音:xíng zhí
1.躯体、身体。唐。刘禹锡〈祭柳员外文〉:「意君所死,乃形质耳。魂气何托,听予哀辞。」《红楼梦》第一一九回:「既能知道了,喜欢了,便不见也和见了的一样。只不过隔了形质,并非隔了神气啊。」
2.形体与本质,外貌与内涵。《晋书。卷一○三。刘曜载记》:「自以形质异众,恐不容于世,隐迹管涔山,以琴书为事。」
3.哲学上指形式与质料,为构成事物本质的二种元素。形式是构成事物类别的决定因素,质料是事物变化的主体。此理论由亚里斯多德首创,经士林哲学继续完成。
2.形体与本质,外貌与内涵。《晋书。卷一○三。刘曜载记》:「自以形质异众,恐不容于世,隐迹管涔山,以琴书为事。」
3.哲学上指形式与质料,为构成事物本质的二种元素。形式是构成事物类别的决定因素,质料是事物变化的主体。此理论由亚里斯多德首创,经士林哲学继续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