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响字(響字)
指诗词中读音响亮、形象鲜明的字眼。 宋 蔡梦弼 杜工部草堂诗话卷二:“ 东莱 吕居仁 曰:‘诗每句中须有一两字响,响字乃妙指。如 子美 ‘身轻一鸟过’、‘飞燕受风斜’、‘过’字‘受’字皆一句响字也。’”
《国语辞典》:想像力  拼音:xiǎng xiàng lì
分析、综合既得的旧观念,以重新创造或构组思想与形象的能力。
《漢語大詞典》:想象力
指人的思维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书籍培养了她丰富的想象力和对于美好未来的憧憬。”
《漢語大詞典》:戏出儿(戲出兒)
根据戏曲中某个场面而绘画或雕塑的人物形象。多印成年画,亦有制成工艺品的。
《漢語大詞典》:肖像画(肖像畫)
描绘人物形象的画。 鲁迅 《南腔北调集·看萧和“看萧的人们”记》:“但是,雪白的须发,健康的血色,和气的面貌,我想,倘若作为肖像画的模范,倒是很出色的。” 巴金 《三次画像》:“他的画完成了,送到 华东 肖像画展览会去了。” 李玲修 《笼鹰志·苍鹰上击翻曙光》:“ 王习三 的肖像画,更是维妙维肖。”
《国语辞典》:凭虚构象(凭虚构象)  拼音:píng xū gòu xiàng
透过想像来构思创造物体丰富的形象,而不局限在物体上。语出清。刘熙载《艺概。赋概》:「赋以象物,按实肖象易,凭虚构象难。」
《国语辞典》:美术电影(美术电影)  拼音:měi shù diàn yǐng
不用真人实景,而是运用各种美术技巧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情节的电影。如动画、木偶、剪纸等影片。
《国语辞典》:视觉艺术(视觉艺术)  拼音:shì jué yì shù
1.称有美感形象藉视觉以欣赏的艺术。如雕刻、绘画等。也作「造形艺术」。
2.现代艺术潮流之一。利用照片、印刷、电影或人工的电光和音响,创造出特殊效果,让欣赏者目眩神摇的动态艺术、超现实主义及普普艺术超写实主义等,均属于视觉艺术。
《国语辞典》:三世因果  拼音:sān shì yīn guǒ
佛教用语。佛教解释众生为何有形象、生活环境之种种差别的学说。谓由于过去世的行为,决定现在的状况,而现在世的行为决定了未来世的处境。现在的果报,是过去因所造成,而现在所作的一切,又成为未来果报的因。如此不断的行为造作,构成众生轮回的现象。《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一六:「三世因果名为处,我第自性为非处。」《四明尊者教行录》卷一:「三世因果,轮转不息。」
《国语辞典》:具体名词(具体名词)  拼音:jù tǐ míng cí
对抽象名词而言,表示事物的实体、有实在而具体的形象可见的名词,如山、水、花、木等。
《国语辞典》:光效应艺术(光效应艺术)  拼音:guāng xiào yìng yì shù
一种抽象派艺术。流行于二十世纪,用几何形象制造出各种光色效果以引起幻觉。
《国语辞典》:造形艺术(造形艺术)  拼音:zào xíng yì shù
构有美感形象,透过视觉欣赏的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设计、建筑等。也作「空间艺术」、「视觉艺术」、「造型艺术」。
《国语辞典》:应物现形(应物现形)  拼音:yìng wù xiàn xíng
随著环境而现化形象。《金光明经》卷二:「佛真法身,犹如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
《国语辞典》:典型人物  拼音:diǎn xíng rén wù
具有代表性和概括性的人物。这些人物的形象,多具有鲜明的特质和个性,同时又能适度反映特定社会环境的普遍性,揭示社会关系的发展规律和本质。如:「文天祥是杀身成仁的典型人物。」
《国语辞典》:加盟店  拼音:jiā méng diàn
指经由总公司审核通过加盟条件而运用总公司之品牌形象、商誉及营运技术加入连锁经营的商店。如许多非统一公司直营的加盟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