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彝场(彝場)
夷场。指租界。 王萃元 《星周纪事》:“惟 小东门 外即是彝场,并无官兵阻截。” 鲁迅 《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有了 上海 的租界,--那时叫作‘洋场’,也叫‘夷场’,后来有怕犯讳的,便往往写作‘彝场’--有些才子们便跑到 上海 来,因为才子是旷达的,那里都去。”
分類:租界
《漢語大詞典》:彝鼎圭璋
比喻典雅出众。《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大家围着一看,只见状元清华丰采;榜眼凝重安详;到了那个探花……只他那气宇轩昂之中,不露一些紈袴,温文儒雅之内,不粘一点寒酸,真真是彝鼎圭璋,熙朝人瑞。”参见“ 彝鼎 ”。
《高级汉语词典》:彝监
永恒不变之龟监
《国语辞典》:伯彝(伯彝) 拼音:bó yí
摆夷的别称。参见「摆夷」条。
《漢語大詞典》:黑彝
(1).彝语称“诺合”,含有“主体”的意思。主要指解放前 凉山 (原属 西康省 ,今属 四川省 )等地 彝 族奴隶制度下四个等级中的最高等级(包括土司、土目)。他们是世袭贵族,一般是奴隶主阶级。约占当地 彝 族总人口7%弱,占有70%以上的土地和牲畜,并通过家支组织进行残酷统治。 云南 东北部和 贵州 西北部等地的黑 彝 ,一般是封建主或领主。解放后,经过民主改革,这一等级已废。 李乔 《欢笑的金沙江》三:“他没有到江那边去,只听人说,他们是‘吃鸡不吃蛋,杀 彝 不杀 汉 ’,尤其要杀黑 彝 ,因为黑 彝 就像 汉 人的地主一样。”
(2). 云南 部分 彝 族的 汉 称。 明 清 汉文史籍称为“黑罗罗”、“大黑彝”等。
(2). 云南 部分 彝 族的 汉 称。 明 清 汉文史籍称为“黑罗罗”、“大黑彝”等。
《高级汉语词典》:白彝 拼音:bái yí
彝族的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