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0,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彝舟
彝俎
无彝酒
䵼彝
玉彝
从彝
清彝
牛彝
彝化
外彝
彝语
方彝
蛮彝
彝准
彝篆
《分类字锦》:彝舟
周礼司尊彝春祠夏礿祼用鸡彝鸟彝皆有舟秋尝冬烝祼用斝彝黄彝皆有舟凡四时之间祀追享朝享祼用虎彝蜼彝皆有舟注舟尊下台若今时承槃
分类:
《漢語大詞典》:彝俎
泛指礼器。 南朝 梁 沈约 《梁明堂登歌·白帝》:“载列笙磬,式陈彝俎,灵罔常怀,惟德是与。”
分類:礼器
《漢語大詞典》:无彝酒(無彝酒)
不要常饮酒。书·酒诰:“ 文王 誥教小子有正有事:无彝酒。” 孔颖达 疏:“ 文王 誥戒其民之小子与正官之下有职事之人……无得常饮酒也。”
分類:饮酒
《韵府拾遗 支韵》:䵼彝
古器铭释师望敦铭太师小子师望作䵼彝
《骈字类编》:玉彝(玉彝)
苏轼 玉盘盂诗 但持白酒劝嘉客,且待琼舟覆玉彝。
《漢語大詞典》:从彝(從彝)
古代祭器名。形近于鼎,故称。 宋 赵希鹄 《洞天清禄集·古钟鼎彝器辨》:“此盖古之祭器,名曰从彝。曰从,则其品不一。盖以贮已熟之物以祭宗庙,象鼎之器形而实非鼎也。”
《漢語大詞典》:清彝
见“ 清夷 ”。
《漢語大詞典》:清夷
(1).亦作“ 清彝 ”。清平;太平。 汉 蔡邕 《贞节先生陈留范史云铭》:“通清夷之路,塞邪枉之门。” 唐 李白 《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诗:“愿言保明德,王室佇清夷。” 明 范文苂 《沈华阳传》:“一旦皇路清彝,访求死事孤忠,则公之食报於身后者,宜何如其俊伟乎!”
(2).清净恬淡。世说新语·言语“ 乐 令女适大将军 成都王 颖 ” 刘孝标 注引 晋 虞预 晋书:“﹝ 乐广 ﹞清夷冲旷。” 宋 曾巩 《知制诰授中司制》:“某志行清夷。” 明 杨慎 《题杨补之梅》诗:“寂寞真称 子云 裔,清夷不为 秦檜 緇。”
(3).明白平易。 清 黄宗羲 《朱康流先生莫志铭》:“词旨清夷,风格温雅。”
《韵府拾遗 支韵》:牛彝
隋书礼仪志秋冬牛彝庶礼物备也
《漢語大詞典》:彝化
永久的教化,经常的教化。《宋书·武帝纪中》:“所以经纬三才,澄序彝化,作范振古,垂风万叶,莫尚於兹。”
《漢語大詞典》:外彝
见“ 外夷 ”。
《漢語大詞典》:外夷
亦作“ 外彝 ”。 指外族。也指外国或外国人。《汉书·萧望之传》:“外夷稽首称藩,中国让而不臣,此则羈縻之谊,谦亨之福也。”汉书·叙传下:“西南外夷,种别域殊。” 唐 白居易 《为宰相谢恩赐吐蕃信物银器锦綵等状》:“今蒙重赐,益荷圣慈,况来自外夷,知德广之所及。” 明 张鼎思 《代醉编·奇节》:“其人得疾,既篤,谓 崔 曰:‘荷君见顾,不以外夷见忽。’”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三·梁尚书:“其一人望见 梁公 ,股栗伏地,比至称病不謁, 梁 怪之,勒令出见,一见怒甚,即核其交通外彝,侵冒军实罪状,劾而杀之。”参见“ 外族 ”。
《国语辞典》:彝语(彝语)  拼音:yí yǔ
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分布东南亚的通称「罗罗语」,中国境内的则分成六个方言。其主要差异在语音和词汇,语法大致相同,以主语、宾语、谓语为基本语序。
《国语辞典》:方彝(方彝)  拼音:fāng yí
古代盛酒器。名称是清代金石家定的,其形状似尊,有的还具觚棱。方彝的特徵是它盖子的形状像屋顶,盖上的钮也像屋顶。其器体有直腹的,有曲腹的,也有腹旁具两扁耳向外伸出的。此器使用,盛行于商至西周时期。
《漢語大詞典》:蛮彝(蠻彝)
见“ 蛮夷 ”。
《國語辭典》:蛮夷(蠻夷)  拼音:mán yí
汉族对外族四夷的称呼。《国语。楚语下》:「若夫哗嚣之美,楚虽蛮夷,不能宝也。」明。无名氏《闹铜台》第五折:「有一日圣明主招安去,扫蛮夷辅圣朝。」
《漢語大詞典》:彝准(彝準)
固定的制度;准则。《魏书·高祖孝文帝纪上》:“其有贪残非道、侵削黎庶者,虽在官甫尔,必加黜罚。著之於令,永为彝準。”
《韵府拾遗 铣韵》:彝篆
齐书王俭传诏曰南昌公俭宏谟盛烈载铭彝篆及赞朕躬徽绩光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