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彗星  拼音:huì xīng
绕行恒星,主要成分为冰的小天体。太阳系中的彗星外貌和亮度随著与太阳距离发生变化,远离太阳时仅见彗核,接近太阳时因冰受热而生成彗发与彗尾。古时视彗星出现为灾祸、战争的不祥之兆。也称为「帚星」、「欃枪」、「扫星」、「扫帚星」。
《国语辞典》:海尔波普彗星(海尔波普彗星)  拼音:hǎi ěr pō pǔ huì xīng
为西元一九九五年七月由美国新墨西哥州的亚伦海尔与亚历桑那州的汤玛斯波普同时发现的彗星。为英文HALE BOPP的音译。直径超过四十公里,一九九六年三月底通过地球附近,据推算下次近地球时间约四千二百年后。也译作「海尔鲍普彗星」。
《国语辞典》:周期彗星  拼音:zhōu qí huì xīng
以大约固定的时间间隔,定期靠近太阳回归的彗星。如周期约七十六年的哈雷彗星。
《国语辞典》:毕拉彗星(毕拉彗星)  拼音:bì lā huì xīng
星名。于西元一七七二年被发现的彗星,曾掠过太阳附近。一八五二年在距地球约二百六十万公里以上地点,逐渐消失。一八七二年在仙女座发现的流星雨,据猜测即为此星的残骸。毕拉彗星对我们研究与认识彗星上具有重大贡献。
《国语辞典》:百武彗星  拼音:bǎi wǔ huì xīng
西元一九九六年一月由日本天文学家百武所发现的彗星。学名为1996B2。一九九六年三月底离地球约一千五百三十万公里,出现于北斗七星与北极星之间,亮度可达负零点三等,彗尾约十万公里长,北半球居民可以肉眼观测。是二十世纪由地球观测到较亮之彗星。预计下次返回近地点约一万八千年后。
《國語辭典》:哈雷彗星  拼音:hā léi huì xīng
Halley's comet
著名的彗星,由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推算其周期约为七十六年,是第一颗被确认的周期彗星,为纪念哈雷的贡献,遂以名之。最近一次回归为一九八六年,预计下次将于二○六一年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