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罪刑法定主义(罪刑法定主义)  拼音:zuì xíng fǎ dìng zhǔ yì
指犯罪的成立和科刑罚的轻重,必须由行为发生当时之法律加以明文规定,法官不得任意加以判罪处罚。也称为「罪刑法定原则」。
《国语辞典》:相机而动(相机而动)  拼音:xiàng jī ér dòng
观察适当时机再采取行动。《儒林外史》第九回:「这句话你在镇上且不要说出来,待我们去相机而动。」《东周列国志》第六九回:「宜刚宜柔,相机而动。」也作「相机行事」、「相机而行」。
《国语辞典》:现买现卖(现买现卖)  拼音:xiàn mǎi xiàn mài
当时买来当时就卖了。比喻刚学得一项技能就马上表现出来。如:「这项手艺可是现买现卖,如有失误,请多包涵!」
《国语辞典》:烜赫一时(烜赫一时)  拼音:xuǎn hè yī shí
名声或势力在当时很强盛。如:「元朝初年,蒙古骑兵的威势烜赫一时,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国语辞典》:正始文学(正始文学)  拼音:zhèng shǐ wén xué
三国魏正始年间的文学。当时王弼、何晏提倡老庄之学,思想虚玄,文采华丽,蔚成一时风气。
《国语辞典》:一时之秀(一时之秀)  拼音:yī shí zhī xiù
当时最优秀的人。《周书。卷三二。唐瑾传》:「时六尚书皆一时之秀,周文自谓得人,号为六俊。」《隋唐演义》第三九回:「既是一时之秀,陛下的诗句,何轻薄丽华之甚?」也作「一时之选」。
《国语辞典》:记者节(记者节)  拼音:jì zhě jié
民国二十二年九月一日,行政院通令当时的内政与军政两部,切实保护新闻工作人员与新闻机构。杭州记者公会于是提议以是日为记者节。至三十二年始由社会部会同内政部呈请行政院核定施行,定每年的九月一日为「记者节」。
《国语辞典》:大宪章(大宪章)  拼音:dà xiàn zhāng
西元一二一五年,英王约翰在当时贵族的强制下所签,承认其权力受法律限制的一项文件。
《国语辞典》:打卡机(打卡机)  拼音:dǎ kǎ jī
可以在卡片上打印当时时间的机器,通常用来记录员工上、下班时间。如:「公司规定员工的出勤时间,以打卡机上的时间为标准。」也称为「打卡钟」。
《国语辞典》:打城隍  拼音:dǎ chéng huáng
戏曲剧目。秦代故事戏。叙述当时百姓雷不极等三人,为逃避徭役,假扮城隍爷、小鬼等,以图隐匿踪迹,终被官差捕获。
《国语辞典》:发匪(发匪)  拼音:fǎ fěi
清代太平天国军不薙发,故当时人称之为「发匪」。
《国语辞典》:正常化  拼音:zhèng cháng huà
1.使之合于一般常规。如:「教学正常化」。
2.一种材料学上热处理的方法。将钢料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保温适当时间,再置于静止的空气中冷却之,使金属材料内部均质化。此法可降低钢材脆性。
《国语辞典》:诸子略(诸子略)  拼音:zhū zǐ lüè
汉刘歆所著《七略》中之一略。主要是编辑当时宫廷所藏诸子百家的著作目录。
《国语辞典》:滞留锋(滞留锋)  拼音:zhì liú fēng
若冷暖空气势力相当时,会使锋面近似停留不进,称为「滞留锋」。滞留锋会造成连续不断降雨的天气。
《国语辞典》:大宋小宋  拼音:dà sòng xiǎo sòng
宋朝人宋郊及其弟宋祁,当时人称为「大宋小宋」。《幼学琼林。卷二。兄弟类》:「宋郊宋祁俱中元,当时人号为大宋小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