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05,分74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典故(续上)
芳草不成归
词典
归来
归去
归路
不归
春归
归心
归期
归田
归梦
来归
来归
同归
归于
归舟
典故
王孙何在
 
王孙寻芳草
 
王孙春草
 
王孙未还
 
王孙芳草
  
芳草不成归
 
草怨王孙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汉文》卷二十〈淮南小山·招隐士〉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山气巃嵷兮石嵯峨,溪谷崭岩兮水曾波。猿狖群啸兮虎豹原,攀援桂枝兮聊淹留。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岁暮兮不自聊,蟪蛄鸣兮啾啾。坱兮轧,山曲岪,心淹留兮恫慌忽。罔兮沕,憭兮慄,虎豹穴。丛薄深林兮,人上慄。嵚岑埼礒兮碅磳磈硊,树轮相纠兮林木茷骫。青莎杂树兮薠草靃靡,白鹿麔麚兮或腾或倚。状儿崟崟兮峨峨,凄凄兮漇漇。猕猴兮熊罴,慕类兮以悲。攀援桂枝兮聊淹留。虎豹斗兮熊罴咆,禽兽骇兮亡其曹。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例句

唯有阶前芳草色,年年惆怅忆王孙。 储嗣宗 和顾非熊先生题茅山处士闲居

胜事那能说,王孙去未还。 岑参 丘中春卧寄王子

一身本是山中人,聊与王孙慰怀抱。 张南史

残芳迷妓女,衰草忆王孙。 李君房 石季伦金谷园

忽忆王孙草,前年在帝京。 李郢 元日作

秋色凋春草,王孙若个边。 杜甫 哭李尚书

短畦带碧草,怅望思王孙。 杜甫 客居

不应江上草,相与滞王孙。 温庭筠 春初对暮雨

羡君东去见残梅,唯有王孙独未回。 温庭筠 送卢处士游吴越

处处汀洲有芳草,王孙讵肯念归期。 皇甫冉 江草歌送卢判官

青青草色绿,终是待王孙。 皇甫冉 答张諲刘方平兼呈贺兰广

无限青青草,王孙去不迷。 皇甫冉 送李万州赴饶州觐省

借问王孙草,何时泛碗花。 皇甫冉 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

翠敛王孙草,荒诛宋玉茅。 罗隐 杜处士新居

秦苑看山处,王孙逐草时。 耿湋 晚春青门林亭燕集

王孙对芳草,愁思杳无涯。 耿湋 送张侍御赴郴州别驾

复送王孙去,其如春草何。 郎士元 送韩司直路出延陵

王孙兴至幽寻好,芳草春深景气和。 钱起 仲春宴王补阙城东小池

王孙寻芳草,步步忘路远。 钱起 仲春晚寻覆釜山

王孙莫久卧,春草欲萋萋。 钱起 崔十四宅问侯

芳草忽无色,王孙复入关。 钱起 送李协律还东京

红尘遮断长安陌,芳草王孙暮不归。 韦庄 春日

谁知南陌草,却解望王孙。 韦蟾

《國語辭典》:归来(歸來)  拼音:guī lái
1.回来。《楚辞。宋玉。招魂》:「魂兮归来!去君之恒干,何为四方些?」
2.回去。《战国策。齐策四》:「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國語辭典》:归去(歸去)  拼音:guī qù
回去。唐。李白〈题金陵王处士水亭〉诗:「醉罢欲归去,花枝宿鸟喧。」《水浒传》第三二回:「恐父亲烦恼,先发付兄弟宋清归去。」
分類:回去
《國語辭典》:归路(歸路)  拼音:guī lù
回去的路。《三国演义》第一八回:「刘表助张绣屯兵安众,截吾归路。」
《國語辭典》:不归(不歸)  拼音:bù guī
1.不返回。《文选。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文选。颜延年。秋胡诗》:「存为久离别,没为长不归。」
2.不向往,不归附。《文选。曹植。赠丁仪诗》:「朝云不归山,霖雨成川泽。」
3.借而不还。《孟子。尽心上》:「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汉。赵岐。注:「五霸而能久假仁义,譬如假物久而不归,安知其不真有也。」
《國語辭典》:春归(春歸)  拼音:chūn guī
1.春天来了。唐。李白 宫中行乐词八首之四:「玉树春归日,金宫乐事多。」宋。唐庚 栖禅暮归书所见诗:「雨在时时黑,春归处处青。」
2.春天去了。唐。白居易 送春归诗:「送春归,三月尽日日暮时。去年杏园花飞御沟绿,何处送春曲江曲。」宋。辛弃疾杏花天。病来自是于春懒〉词:「有多少、莺愁蝶怨。甚梦里,春归不管。」
《國語辭典》:归心(歸心)  拼音:guī xīn
1.诚心归附。《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大王至,又皆坑之,百姓岂有归心?」汉。曹操〈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回家的心意。如:「归心似箭」。晋。王赞〈杂诗〉:「朔方动秋草,边马有归心。」
3.安心。《商君书。农战》:「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史记。卷八三。鲁仲连邹阳列传。鲁仲连》:「国敝而祸多,民无所归心。」
《國語辭典》:归期(歸期)  拼音:guī qí
归家的日期。唐。李商隐 夜雨寄北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國語辭典》:归田(歸田)  拼音:guī tián
1.归还田地。《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民年二十受田,六十归田。」
2.辞官返乡,归隐田园。如:「解甲归田」。
《漢語大詞典》:归梦(歸夢)
归乡之梦。 南朝 齐 谢朓 《和沈右率诸君饯谢文学》:“望望 荆臺 下,归梦相思夕。” 唐 段成式 逸句:“虱暴妨归梦,虫喧彻曙更。” 瞿秋白 《赤都心史》十八:“心神不定,归梦无聊。”
分類:归乡逸句
《國語辭典》:来归(來歸)  拼音:lái guī
1.归来、回来。《诗经。小雅。六月》:「吉甫燕喜,既多受祉。来归自镐,我行永久。」汉。张衡〈南都赋〉:「总万乘兮徘徊,按平路兮来归。」
2.旧指离婚,女子被夫家遣归。《左传。庄公二十七年》:「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出曰来归。」
3.嫁来夫家。明。归有光〈先妣事略〉:「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
4.来归附、来投诚。《隋书。卷二五。刑法志。序》:「薰风潜畅,颂声遐举,越裳重译,万里来归。」唐。韩愈 圩者王承福传:「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
《漢語大詞典》:来归(來歸)
前来馈送。归,通“ 馈 ”。左传·隐公元年:“秋七月,天王使宰 咺 来归 惠公 仲子 之賵。” 孔颖达 疏:“賵者,助丧之物。”左传·隐公八年:“三月, 郑伯 使 宛 来归 祊 ,不祀 泰山 也。”
分類:前来馈送
《國語辭典》:同归(同歸)  拼音:tóng guī
1.一同返回。《诗经。邶风。北风》:「惠而好我,携手同归。」南朝宋。谢惠连〈雪赋〉:「驰遥思于千里,愿接手而同归。」
2.同样走向、相同趋向。如:「同归于尽」、「殊途同归」。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虽大旨同归,所托或乖。」宋。陈舜俞〈说用〉:「六经之旨不同,而其道同归于用天下国家。」
《國語辭典》:归于(歸於)  拼音:guī yú
1.属于。如:「荣耀归于母亲。」
2.趋向。如:「商讨后,大家的意见归于一致。」
《漢語大詞典》:归舟(歸舟)
返航的船。 南朝 宋 谢灵运 《酬从弟惠连》诗:“梦寐佇归舟,释我吝与劳。” 唐 杜甫 《晓望白帝城盐山》诗:“春城见松雪,始拟进归舟。” 宋 苏轼 《郁孤台》诗:“他岁三宿处,準拟繫归舟。”
分類:归舟
《漢語大詞典》:王孙草(王孫草)
汉 淮南小山 《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后以“王孙草”指牵人离愁的景色。 唐 李颀 《题少府监李丞山池》诗:“窗外王孙草,牀头 中散 琴。清风多仰慕,吾亦尔知音。” 宋 穆修 《寒食》诗:“江边又寒食,傖客奈离襟。恨满王孙草,愁多望帝禽。” 元 丁鹤年 《兵后还武昌》诗之一:“归期实误王孙草,远信虚凭驛使梅。” 清 朱鹤龄 《哭叶中翰元礼》诗:“远道王孙草,羈愁少妇词。”
分類:离愁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