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归正(歸正)  拼音:guī zhèng
重返于正道。《水浒传》第七九回:「你们若如此疑心时,如何能够归正?」
《國語辭典》:反正  拼音:fǎn zhèng
1.由不正复归于正。三国魏。钟会 檄蜀文:「我太祖武皇帝,神武圣哲,拨乱反正。」
2.一反与一正。如:「相反可以相成,反正如能互用,困难自然迎刃而解。」
3.无论如何。如:「反正要来,不如早点来。」
4.敌对的一方向我方投降。如:「他率领部分弟兄,向政府军反正。」
《國語辭典》:扶正  拼音:fú zhèng
1.扶持归正。
2.扶直。如:「旗杆歪了,请你把它扶正。」
3.将妾升格为正妻。《儒林外史》第五回:「何不向你爷说明白,我若死了,就把你扶正做个填房。」也作「扶侧」。
4.指机关或职场中主管异动由副手直接升格。如:「该委员会主委升迁,职缺由副主委扶正。」
《漢語大詞典》:反道
(1).违反正道。《书·大禹谟》:“蠢兹 有苗 ,昏迷不恭,侮慢自贤,反道败德。”国语·周语下:“必有三殃:违天,一也;反道,二也;誑人,三也。” 宋 苏轼 《秘阁试论·刘恺丁鸿孰贤论》:“ 安 、 顺 、 桓 、 灵 之世,士皆反道矫情,以盗一时之名,盖其弊始於 西汉 之世。”
(2).还归正道。管子·君臣下:“是故道术德行出於贤人,其从义理,兆形於民心,则民反道矣。” 尹知章 注:“道术既出,故莫不从义而顺理,理之极,则无奸僻之事,始见於人心,则人无不道矣。”《汉书·昭帝纪》:“ 燕王 迷惑失道,前与 齐王 子 刘泽 等为逆,抑而不扬,望王反道自新。” 颜师古 注:“所为邪僻,违失正道,欲其旋反而归正,故云反道。”
(3).古代帝王举行祭天礼,事先修整道路,把新土翻到面上,称为反道。礼记·郊特牲:“氾埽反道,乡为田烛。” 陈澔 集说:“反道,剗道路之土反之,令新者在上也。”
《國語辭典》:格心  拼音:gé xīn
改过向善之心。《礼记。缁衣》:「夫民,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有格心。」
《漢語大詞典》:矫直(矯直)
(1).矫正弯曲使之直。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故所遇术者,如 造父 之遇惊马,牵马推车则不能进,代御执轡持筴则马咸騖矣。是以説在椎锻平夷,榜檠矫直。”
(2).比喻矫正邪僻,使归正直。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材能:“故在朝也则冢宰之任,为国则矫直之政。”
(3).揉直为枉。比喻纳正直之士于邪僻。《楚辞·贾谊〈惜誓〉》:“俗流从而不止兮,众枉聚而矫直。” 王逸 注:“众邪羣聚,反欲正忠直之士,使随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