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0,分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分类词汇(续上)
功成不居
反朴还淳
百虑一致
去邪归正
佛类词典
终归于空
《國語辭典》:功成不居  拼音:gōng chéng bù jū
本指顺应自然的存在,不占为己有。语本《老子》第二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后引申为建立了功劳而不归功于自己。唐。白居易〈与崇文诏〉:「威力无暴,功成不居。」《清史稿。卷四○五。曾国藩传》:「开国以来,文臣封侯自是始。朝野称贺,而国藩功成不居,粥粥如畏。」
《漢語大詞典》:反朴还淳(反樸還淳)
复归于朴实、淳正。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先生曰:‘子以明道者,使其反朴还淳,而见诸行事之实乎;抑将美其言辞,而徒以譊譊於世也?’” 明 归有光 《送许子云之任分宜序》:“尝愿天子与二三大臣,留意郡县,慎择守令,庶几有反朴还淳之渐。”亦作“ 反正还淳 ”。 明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张罗峰:“今乃人人侈用,一变至此,诚不可不反正还淳。”
《國語辭典》:百虑一致(百慮一致)  拼音:bǎi lǜ yī zhì
形容想法虽多,却不谋而合。《后汉书。卷四九。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仲长统》:「此其分波而共源,百虑而一致者也。」
《國語辭典》:去邪归正(去邪歸正)  拼音:qù xié guī zhèng
舍弃恶行,回归正道。元。刘唐卿《降桑椹》第三折:「哥哥你说的是壮士言,到京师见帝王,则要你去邪归正为良将,治国安邦万人讲。」《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关公曰:『绿林中非豪杰托足之处。公等今后可各去邪归正,勿自陷其身。』」也作「弃邪归正」。
终归于空
【佛学大辞典】
(术语)言诸法之实相,终归趣于空也。空者非灰断之空,乃中道第一义空,空亦空绝对之空,谓之第一义空。空亦空则此中自有中道之义,故云中道。即非偏空,而为中空、圆空、妙妙空也。法华经药草喻品曰:「解脱相、离相、灭相、究竟涅槃常寂灭相,终归于空。」真言阿字本不生之实义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