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强 → 彊强”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匪类(匪類)  拼音:fěi lèi
1.非我同类。
2.行为不正当的人。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一出:「宁可埋之浮尘,不可投诸匪类。」《儒林外史》第二三回:「说尊驾为人不甚端方,又好结交匪类,自今以后,不敢劳尊了。」也称为「匪徒」、「匪人」。
《國語辭典》:大伙  拼音:dà huǒ
大家。如:「今日大伙约著去游泳,竟然有两人爽约。」也作「大夥」。
《國語辭典》:大夥  拼音:dà huǒ
1.一大群。如:「那里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只看到有一大夥人围著看。」也作「大伙」。
2.强盗土匪。《水浒传》第四四回:「前面兀那高山里,常常有大夥在内。近日不知如何。」
《国语辞典》:走黑道儿的(走黑道儿的)  拼音:zǒu hēi dào ér de
贼或强盗的别称。《儿女英雄传》第七回:「他是在外头跑海走黑道儿的,三儿小呢,可巧剩他爷们三个。」
分类:强盗
《國語辭典》:棒子手  拼音:bàng zi shǒu
强盗。如:「你这凶狠样,活像一个打家劫舍的棒子手。」
分類:方言强盗
《國語辭典》:大盗(大盜)  拼音:dà dào
强行掠夺别人财物的人。如:「近来到处横行的蜘蛛大盗,令大厦住户恐惧不已。」
《國語辭典》:强盗(強盜)  拼音:qiáng dào
1.用暴力胁迫,强夺他人财物的人。《儒林外史》第二十三回:「路上遇见强盗,把我的衣裳行李都打劫去了。」《文明小史》第一回:「等到出了界,卸了我们干系,那怕他半路上被强盗宰了呢?」
2.书名。德国剧作家席勒著的第一部剧本,西元一七八一年出版,初演于一七八二年。描写伯爵之子,因不见谅于父,落草为寇,杀妻自首的故事。形式自由,情节动人。
《國語辭典》:窃盗(竊盜)  拼音:qiè dào
1.偷窃盗取他人财物。《管子。八观》:「里域横通,则攘夺窃盗者不止。」《三国演义》第二二回:「窃盗鼎司,倾覆重器。」
2.小偷、窃贼。如:「春节期间,要特别防范窃盗横行的问题。」《清史稿。卷三二二。列传。窦光鼐》:「事主杀窃盗,律止杖徒。近来各省多以窃盗拒捕而被杀,比罪人不拒捕而擅杀,皆以斗论,宽窃盗而严事主,非禁暴之意。」
《國語辭典》:贼寇(賊寇)  拼音:zéi kòu
反贼、流寇。《西游记》第九回:「乞陛下立发人马,剿除贼寇。」
《国语辞典》:防盗(防盗)  拼音:fáng dào
防备强盗。《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一般苧麻,共有五千两有馀,乃是久惯大客商,江行防盗,假意货苧麻,暗藏在捆内,瞒人眼目的。」
《國語辭典》:娄罗(婁羅)  拼音:lóu luó
1.聪明、才思敏捷。《通俗编。武功》引《唐书。回纥传》:「含具绿华,言娄罗也,盖聪明才敏之意。」也作「喽啰」。
2.异族的语言、声调。《南史。卷七五。隐逸传上。顾欢传》:「夫蹲夷之仪,娄罗之辩,各出彼俗,自相聆解。犹虫跃鸟聒,何足述效。」也作「喽啰」。
3.盗匪的部下。元。施惠《幽闺记》第一二出:「大小娄罗,别的都有差占,独你两个没有甚勾当与你管。」也作「偻儸」、「喽啰」。
《國語辭典》:盗薮(盜藪)  拼音:dào sǒu
强盗贼匪聚集的地方。
分類:强盗聚集
《国语辞典》:日寇  拼音:rì kòu
寇,盗匪。抗日战争期间(民国二十六年到三十四年)因日军强行侵略的行为与强盗无异,故称为「日寇」。
《漢語大詞典》:诘盗(詰盜)
究办强盗。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於是 鲁 多盗。 季孙 谓 臧武仲 曰:‘子盍詰盗?’” 宋 陈傅良 《右奉议郎新权发遣常州借紫薛公行状》:“舍姦有禁,詰盗有赏。”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叛贼·妖人赵古元:“復聚众逞妖,为詰盗者所谁何,輒拒捕杀人,窜走 徐州 ,改今名。”
分類:究办强盗
《漢語大詞典》:偻罗(僂儸)
1.干练,伶俐,机灵。《敦煌曲子词·定风波》:“功(攻)书学剑能几何,争如沙塞骋僂儸。”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五:“五代史: 汉 刘銖 恶 史肇弘 、 杨邠 。於是 李业 譖二人於帝而杀之。 銖 喜谓 业 曰:‘君可谓僂罗儿矣。’僂罗,俗言猾也。 欧 史间书俗语甚奇。”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一折:“他那里精神一掇显僂囉,他那里尖着舌语剌剌,我这里掩着面笑呵呵。”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辨证:“俗云僂儸,演义谓干办集事之称。篇海训儸字曰健而不德,据是二説,皆狡猾能事意也。”
2.喽啰。旧称强盗或绿林头领的部众。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遂唤几个小僂儸,传令众攛掇。” 元 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有我八拜交的哥哥 晁盖 知某有难,领僂儸下山。”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阳货篇七:“盗贼之有渠帅,有僂儸,一般底尊卑之序,也恰像个礼。”
3.象声词。形容言语不清,难懂。 清 赵翼 《闽言》诗:“满耳啾啁不辨何,近来渐解説僂罗。始知 公冶 非神技,只为听他鸟语多。”按,北史·王昕传:“尝有 鲜卑 聚语, 崔昂 戏问 昕 曰:‘颇解此否?’ 昕 曰:‘楼罗,楼罗,实自难解。’”此“楼罗”正与“僂罗”用法同,盖拟声也。
《國語辭典》:响马(響馬)  拼音:xiǎng mǎ
北方乘马拦路的强盗。因劫掠时先施放响箭,故称为「响马」。《醒世姻缘传》第五三回:「地方保甲救人,有响马截劫。」《儒林外史》第三四回:「近来咱们地方上响马甚多,凡过往的客人,须要迟行早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