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强 → 彊强”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氨水  拼音:ān shuǐ
氨气溶于水的溶液,无色,有臭味,具弱碱性。液态,呈碱性反应,能导电。氨水稀释后可当作清洁剂或急救用的嗅剂,可供制冰、作肥料及医治虫螫等用,在工业上的用途极为广泛。也称为「阿摩尼亚水」。
《漢語大詞典》:大气辐射
指由大气放射出的辐射。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和臭氧均能强烈地吸收地面放出的长波辐射,同时也吸收少量的太阳辐射。大气因此而获得热量,也就不停地向外放出辐射。气温越高、水汽含量越大,大气辐射就越强。
《国语辞典》:滴滴涕  拼音:dī dī tì
一种强烈接触性杀虫剂,无色、无臭、不溶于水的结晶。由化学药品名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的缩写D.D.T.音译得名。曾因廉价而被大量用于扑灭害虫,但因为容易积留在动物体内,有残毒的问题,已被禁止使用。
《漢語大詞典》:电光绸(電光綢)
绸缎的一种。因经过电光机的处理,使织物表面呈现强烈的光泽。 老舍 《赵子曰》第三:“ 李景纯 看着 赵子曰 , 赵子曰 的脸紫中又透着一点绿了,好像电光绸,时兴的洋服材料,那么红一缕,绿一缕的--并不难看!”
《漢語大詞典》:冲劲儿
敢做、敢向前冲(chōng)的劲头儿。例如:这小伙子真有股冲劲儿,一个人干了两个人的活儿。
强烈的刺激性。例如:这酒有冲劲儿,少喝点儿。
《漢語大詞典》:创作冲动(創作衝動)
即艺术冲动。指文学艺术家在生活实践中由于某种事物或某件事情的启发和激励而产生的强烈的创作欲望。 鲁迅 《华盖集·并非闲话三》:“我何尝有什么白刃在前,烈火在后,还是钉住书桌,非写不可的‘创作冲动’。”
《國語辭典》:强韧(強韌)  拼音:qiáng rèn
性质柔软而坚固。如:「这轮胎非常强韧耐磨。」也作「彊韧」。
《漢語大詞典》:强厚
亦作“彊厚”。 强烈浓厚。吕氏春秋·尽数:“凡食无彊厚,味无以烈味重酒,是以谓之疾首。” 丁玲 《水》三:“所以除了那些可以挨延着他们的生命的东西以外,还有一种强厚的互相给予的对于生命进展的鼓舞,做成了希望。”
分類:强烈浓厚
《漢語大詞典》:气笛
利用机械方法使气体或蒸气发生强烈振动的发声器。用来向远处发送信号或发生超声。
《國語辭典》:求知欲(求知慾)  拼音:qiú zhī yù
求取知识的欲望。如:「他有强烈的求知欲。」也作「求知欲」。
《漢語大詞典》:迫力
指文学艺术作品的强烈的感染力。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篇》八:“两人( 唐 杨惠之 、 吴道子 )的作品都有力的律吕之横溢,尽管受着宗教的题材束缚,而现实感却以无限的迫力向人逼来,使人不能不感受着一种崇高的美。” 聂绀弩 《父亲》:“以文章而论, 梅耀宗 先生的宣言,缺少像 老藏原 的文章那样感人的迫力也未可知。”
《漢語大詞典》:砰砰声
枪击时发出的声音。例如:步枪砰砰的射击声;看到了闪光,听到了自动手枪发出的砰砰声。
沉闷的冲击声(如枪声或远处的炮声)
一种突然、尖锐的声音,短促、强烈的爆裂声。例如:步枪射击的砰砰声。
《國語辭典》:日中必彗  拼音:rì zhōng bì huì
彗,曝晒。日中必彗指要晒东西须趁正中午的时候。比喻作事要把握良机。《六韬。卷一。文韬。守士》:「日中必彗,操刀必割,执斧必伐,日中不彗,是谓失时。」
《國語辭典》:热辣辣(熱辣辣)  拼音:rè là là
1.温度很高,口味很辣。如:「我盛了一碗热辣辣的酸辣汤,等一下快吃饱时再喝。」
2.形容正当其时或事过不久。《孽海花》第二六回:「二位伯伯想,热辣辣不满百天的新丧,怎么能把死者心爱的人让他出这门呢?」
3.形容情绪激动。如:「读到人类为民主而奋斗的历史,心中都热辣辣的,敬佩这些人充满理想的精神。」
《漢語大詞典》:热扑扑(熱撲撲)
(1).形容气味强烈。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便觉那阵酒蒜味儿往鼻子里直灌不算外,还夹杂着热扑扑的一股子狐臭气。”
(2).形容感情亲热。白雪遗音·马头调·荡游游的:“最可怕,热扑扑佳期生拆散。”白雪遗音·马头调·热扑扑的:“热扑扑的离别去,凄凄凉凉独自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