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62,分25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弱冠
弱水
强弱
弱柳
老弱
弱者
弱质
弱龄
弱植
力弱
单弱
弱羽
贫弱
柔弱
弱女
《國語辭典》:弱冠  拼音:ruò guàn
古代男子年满二十岁加冠。《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唐。孔颖达。正义:「二十成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后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初刻拍案惊奇》卷七:「法善弱冠时,曾游括苍白马,出石室内,遇三神人。」
《國語辭典》:弱水  拼音:ruò shuǐ
河川名:(1)传说中仙境的河流。后泛指遥远的地方。《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安息长老传闻条枝有弱水、西王母,而未尝见。」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三折:「小生曾闻这仙境有弱水三千丈,可怎生去的?」(2)额济纳河的别名。参见「额济纳河」条。
《國語辭典》:强弱(強弱)  拼音:qiáng ruò
强盛与衰弱。《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奔走之间,可以知其虚实强弱。」《西游记》第二十二回:「这一场,来来往往,斗经三十回合,不见强弱。」
《漢語大詞典》:弱柳
(1).柳条柔弱,故称弱柳。 南朝 陈 张正见 《赋得垂柳映斜溪》:“千仞青溪险,三阳弱柳垂。” 唐 贾至 《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诗:“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囀流鶯绕 建章 。” 宋 杨万里 《送彭元忠县丞北归》诗:“三春弱柳三秋月,半溪清水半峰雪。”
(2).喻指妓女。 唐 贾至 《春思》诗之二:“红粉当壚弱柳垂,金花腊酒解酴醿。笙歌日暮能留客,醉杀 长安 轻薄儿。”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侦戏》:“ 白门 弱柳许谁攀,文酒笙歌俱等閒。”
(3).喻美人的腰肢。 清 陈孟楷 《湘烟小录·香畹楼忆语》:“釧鬆皓腕香桃瘦,带缓纤腰弱柳柔。”
《國語辭典》:老弱  拼音:lǎo ruò
1.年老而衰弱。《三国演义》第一三回:「老弱者杀之,强壮者充军。」
2.年老而衰弱的人。《文选。扬雄。长杨赋》:「蹂尸舆厮,系累老弱。」
《国语辞典》:弱者  拼音:ruò zhě
身体不强健或力量薄弱的人。如:「我们如果能够独立自主,就不会是弱者的角色。」
《國語辭典》:弱质(弱質)  拼音:ruò zhí
1.虚弱的体质。南朝宋。谢灵运 山居赋:「弱质难恒,颓龄易丧,抚鬓生悲,腼颜自伤。」《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若得贤妻如此用心,使我重见天日,我病体也就减几分了。但恐弱质恹恹,不能久待。」
2.才能薄弱。唐。钱珝〈为集贤崔相公让大学士表〉:「臣腐材弱质,叨列公台。」
《國語辭典》:弱龄(弱齡)  拼音:ruò líng
泛指少年。《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见公弱龄,便望风推服,叹曰:『衣冠礼乐在是矣!』时粲位亚台司,公年始弱冠。」晋。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诗:「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
《國語辭典》:弱植  拼音:ruò zhí
孱弱而不能有所建树。《左传。襄公三十年》:「其君弱植,公子侈,大子卑,大夫敖,政多门,以介于大国,能无亡乎?」唐。李白〈秋夜于安府送孟赞府兄还都序〉:「白以弱植,早饮香名。」
《国语辞典》:力弱  拼音:lì ruò
体力、力量衰弱。如:「经年累月的生病,早已使得他力弱体虚。」《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遂行,屯于沔阳。」裴松之注引郭冲三事曰:「侦候白宣帝说亮在城中兵少力弱。」
《國語辭典》:单弱(單弱)  拼音:dān ruò
柔弱、不强壮。《宋书。卷五。文帝本纪》:「老病单弱者,普加赡恤。」
《漢語大詞典》:弱羽
(1).谓羽毛未丰。指飞行力弱的小鸟。 南朝 梁 王僧孺 《栖云寺云法师碑》:“庭栖弱羽,簷挂轻萝。”
(2).喻指势孤力单者。 明 王世贞 《伤卢柟》诗:“著书盈万言,一往恐失坠。唯昔 黎阳 狱,弱羽困毛鷙。”
(3).谦词。喻才浅力薄。 唐 黄滔 《代郑郎中上兴道郑相》:“但以 滔 弱羽难高,么絃易断,始自筮仕,及于登朝,未尝暂识清途,略游华贯。” 宋 苏轼 《次韵答子由》:“平生弱羽寄衝风,此去归飞识所从。”
《國語辭典》:贫弱(貧弱)  拼音:pín ruò
贫穷衰弱。《史记。卷四。周本纪》:「命南宫括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以振贫弱萌隶。」
《國語辭典》:柔弱  拼音:róu ruò
1.柔软。《老子》第七六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隋书。卷七七。隐逸传。徐则传》:「至于五更而死,支体柔弱如生,停留数旬,颜色无变。」
2.柔顺、谦和、不刚强。《老子》第三六章:「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三国志。卷一二。魏书。徐奕传》:「昔西门豹佩韦以自缓,夫能以柔弱制刚彊者,望之于君也。」
《漢語大詞典》:弱女
犹女孩儿,姑娘。 晋 陶潜 《和刘柴桑》:“弱女虽非男,慰情良胜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氏:“先生车马宫室,多不与人同,弱女相从,即先生当知其不可。”《西游补》第一回:“如此青青春野,恐一班孌童弱女,又不免惹事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