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53,分57页显示 上一页 47 48 49 50 51 53 54 55 56 下一页
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
面引廷争
力士引鼓
龙引登山
方便引入
引入
引入印
引化
引正太子
引出佛性
引果
引座
引饭大师
词典(续上)
蔓引株求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
面引廷争
力士引鼓
龙引登山
佛类词典
一盲引众盲方便引入
引入
引入印
引化
引正太子
引出佛性
引果
引座
引饭大师
《漢語大詞典》:面引廷争
同“面折廷争”。 《汉书·梅福传》:“故 京兆 尹 王章 资质忠直,敢面引廷争, 孝元皇帝 擢之,以厉具臣而矫曲朝。”
《分类字锦》:龙引登山(龙引登山)
搜神记古巢一日江水暴涨寻复故道港有巨鱼重万斤三日乃死合郡皆食之一老姥独不食忽有老叟曰此吾子也不幸罹此祸汝独不食吾厚报汝若东门石龟目赤城当陷姥日往视有稚子讶之姥以实告稚子欺之以朱傅龟目姥见急出城有青衣童子曰吾龙之子也乃引姥登山而城陷为湖
分类:阴德
一盲引众盲
【佛学大辞典】
(譬喻)无门关曰:「拼身能舍命,一盲引众盲。」
(譬喻)无门关曰:「拼身能舍命,一盲引众盲。」
方便引入
【佛学大辞典】
(术语)以方便引入无缘之众生于佛道也。
(术语)以方便引入无缘之众生于佛道也。
引入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日经疏十九曰:「有常悲者,乃合引入曼陀罗也。」
(术语)大日经疏十九曰:「有常悲者,乃合引入曼陀罗也。」
引入印
【佛学大辞典】
(印相)引弟子入坛场内之印也。胎藏界用入佛三昧耶之印,金刚界用萨埵之三昧耶印,苏悉印用合掌,此即以三部之三昧耶生在佛家之意也。或总用大钩召印。
(印相)引弟子入坛场内之印也。胎藏界用入佛三昧耶之印,金刚界用萨埵之三昧耶印,苏悉印用合掌,此即以三部之三昧耶生在佛家之意也。或总用大钩召印。
引化
【佛学大辞典】
(术语)引接化度也。六祖坛经曰:「世尊在舍卫城中,说西方引化。」
(术语)引接化度也。六祖坛经曰:「世尊在舍卫城中,说西方引化。」
引正太子
【佛学大辞典】
(人名)中印度憍萨罗国引正王(娑多婆汉那Sa%tyava%hana’)之子也。王深归依龙树菩萨,依龙树之妙术,年貌不衰,太子患不能嗣王位。因思父王之长命依于龙树之福力,乃请龙树使自杀。父王闻龙树死,即命终。太子遂即王位。见西域记十。
(人名)中印度憍萨罗国引正王(娑多婆汉那Sa%tyava%hana’)之子也。王深归依龙树菩萨,依龙树之妙术,年貌不衰,太子患不能嗣王位。因思父王之长命依于龙树之福力,乃请龙树使自杀。父王闻龙树死,即命终。太子遂即王位。见西域记十。
引出佛性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佛性之一。(参见:三佛性)
【三藏法数】
谓一切众生,佛性虽具,必假修习智慧禅定之力,方能引发本有之性,是名引出佛性。
(术语)三佛性之一。(参见:三佛性)
【三藏法数】
谓一切众生,佛性虽具,必假修习智慧禅定之力,方能引发本有之性,是名引出佛性。
三佛性
【佛学大辞典】
(名数)佛性虽常住不变,然为他修證,分三义:一、自性住佛性,一切众生本有之,为自性而常住者。三恶之众生,唯具此一。二、引出佛性依修行之功,而本有之佛性渐为引出者。三乘之行人具之。三、至得果佛性,修因满足,而本有之佛性了了显发者。即诸佛之佛性也。见华严孔目章二。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自性住佛性,真如之理,自性常住无有变改,一切众生,本有此性,名为自性住佛性。二引出佛性,众生必假修习智慧禅定之力,方能引发本有之佛性,是名引出佛性。三至得果佛性,修因满足,至于果位时,本有之佛性了了显现,是名至德果佛性。见华严孔目章。
【佛学常见辞汇】
自性住佛性、引出佛性、至得果佛性。自性住佛性是一切众生本具的佛性,因为是自性,所以常住,三恶道的众生就只有这一种;引出佛性是众生凭著自己修行的功夫,渐渐地把本具的佛性引导出来,这种佛性为三乘行者所具有;至得果佛性是修因满足了,本具的佛性显发无馀,这是诸佛的佛性。
【三藏法数】
(出华严孔目)
谓真性平等,犹如虚空。于诸凡圣,无所限碍,故名佛性。
〔一、自性住佛性〕,谓真如之理,自性常住,无有变改,即是一切众生本有佛性,是名自性住佛性。
〔二、引出佛性〕,谓一切众生,佛性虽具,必假修习智慧禅定之力,方能引发本有之性,是名引出佛性。
〔三、至得果佛性〕,谓修因满足,则本有佛性,于證得果位之时,了了显发,是名至得果佛性。
(名数)佛性虽常住不变,然为他修證,分三义:一、自性住佛性,一切众生本有之,为自性而常住者。三恶之众生,唯具此一。二、引出佛性依修行之功,而本有之佛性渐为引出者。三乘之行人具之。三、至得果佛性,修因满足,而本有之佛性了了显发者。即诸佛之佛性也。见华严孔目章二。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自性住佛性,真如之理,自性常住无有变改,一切众生,本有此性,名为自性住佛性。二引出佛性,众生必假修习智慧禅定之力,方能引发本有之佛性,是名引出佛性。三至得果佛性,修因满足,至于果位时,本有之佛性了了显现,是名至德果佛性。见华严孔目章。
【佛学常见辞汇】
自性住佛性、引出佛性、至得果佛性。自性住佛性是一切众生本具的佛性,因为是自性,所以常住,三恶道的众生就只有这一种;引出佛性是众生凭著自己修行的功夫,渐渐地把本具的佛性引导出来,这种佛性为三乘行者所具有;至得果佛性是修因满足了,本具的佛性显发无馀,这是诸佛的佛性。
【三藏法数】
(出华严孔目)
谓真性平等,犹如虚空。于诸凡圣,无所限碍,故名佛性。
〔一、自性住佛性〕,谓真如之理,自性常住,无有变改,即是一切众生本有佛性,是名自性住佛性。
〔二、引出佛性〕,谓一切众生,佛性虽具,必假修习智慧禅定之力,方能引发本有之性,是名引出佛性。
〔三、至得果佛性〕,谓修因满足,则本有佛性,于證得果位之时,了了显发,是名至得果佛性。
引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满果之语。一有情之果报分为总别二者。果报之主成分为引果,果报之局部为满果。例如第八识是引果,五根五境等好丑美恶是满果。第八识为总报之果体,于反现吾等人界五根五境等之总体上,更就彼总体变成美恶上下贫富等之差别,是第八识中具有满业之种子使然。故因此可知同一人间,果报上有种种之上下差别者,是满果也。引果总为同一。见唯识论二,同述记二末。
【佛学常见辞汇】
众生所得的身体果报,可分为总别二种,其引生果报的主要成分为引果,引生果报的局部成分为满果,例如第八识的总报是引果,五根五境美丑等是别报的满果。
(术语)对满果之语。一有情之果报分为总别二者。果报之主成分为引果,果报之局部为满果。例如第八识是引果,五根五境等好丑美恶是满果。第八识为总报之果体,于反现吾等人界五根五境等之总体上,更就彼总体变成美恶上下贫富等之差别,是第八识中具有满业之种子使然。故因此可知同一人间,果报上有种种之上下差别者,是满果也。引果总为同一。见唯识论二,同述记二末。
【佛学常见辞汇】
众生所得的身体果报,可分为总别二种,其引生果报的主要成分为引果,引生果报的局部成分为满果,例如第八识的总报是引果,五根五境美丑等是别报的满果。
引座
【佛学大辞典】
(术语)禅林导引他升座说法,而绍介于众曰引座。见象器笺十一。
(术语)禅林导引他升座说法,而绍介于众曰引座。见象器笺十一。
引饭大师
【佛学大辞典】
(譬喻)喻禅家引饭之槌也。清异录上曰:「禅家未粥饭,先鸣槌,维那掌之。丛林目净槌为引饭大师,维那为栾槌都督。」
(譬喻)喻禅家引饭之槌也。清异录上曰:「禅家未粥饭,先鸣槌,维那掌之。丛林目净槌为引饭大师,维那为栾槌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