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援例  拼音:yuán lì
引用或比照过去的例子。如:「援例办理」。唐。李德裕〈赐回鹘嗢没斯等诏〉:「若一处开恩,必自兹援例。」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四。滦阳消夏录四》:「有山西商,居京师信成客寓,衣服仆马皆华丽,云且援例报捐。」
《國語辭典》:事类(事類)  拼音:shì lèi
1.同类的事。汉。王充《论衡。实知》:「放象事类以见祸,推原往验以处来。」《后汉书。卷四六。陈宠传》:「宠为昱撰辞讼比七卷,决事科条,皆以事类相从。」
2.文章中引用古事例典故以类比事理。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事类》:「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證今者也。」
《國語辭典》:摘取  拼音:zhāi qǔ
采摘、采取。如:「西瓜成熟了,可以摘取食用。」
《漢語大詞典》:引义(引義)
引用义理。 汉 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引义以正其身,推恩以广其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引义比事,必得其偶。”
分類:引用义理
《漢語大詞典》:事典
(1).治事的规章。周礼·天官·大宰:“六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左传·文公六年:“ 宣子 ( 赵宣子 )於是乎始为国政,制事典。” 杜预 注:“典,常也。” 唐 苏颋 《命姚崇等北伐制》:“入敷事典,省阁称其闲练;出综条察,吏人畏其严明。”
(2).专门辑集有关礼制事件的类书。明史·艺文志三有 徐袍 著《事典考略》六卷。
(3).典故之一类。指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别于语典。
《漢語大詞典》:引例
(1).引用判例。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十一:“旁缘出入,引例为弊。”宋史·刑法志三:“凡律、令、敕、式或不尽载,则有司引例以决。”
(2).引以为例证。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这个作者又引例了 法国 的人民阵线。”
分類:引用例证
《漢語大詞典》:引拔
引用提拔。梁书·张缵传:“ 纘 居选,其后门寒素,有一介皆见引拔,不为贵要屈意,人士翕然称之。” 宋 苏舜钦 《荐王景仁启》:“故沉顿贱仕,未为位上者所引拔。” 清 侯方域 《书〈吴延仲集〉后》:“夫当世贵要,岂无操衡量文章、引拔人材之权者?”
分類:引用提拔
《國語辭典》:道不得  拼音:dào bù dé
说不得、不可以说。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二折:「祝神祇,礼忏会,休只管央及俺菩提,道不得:『念彼观音力。』」也作「道不的」。
《漢語大詞典》:用典
引用典故。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至于通过联想为主要手段的,无过于美文中的用典。”
分類:引用用典
《漢語大詞典》:挽辂(輓輅)
车上供牵引用的横木。代指所拉的车子。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娄敬 脱輓輅,衣其羊裘,见 齐 人 虞将军 曰:‘臣愿见上言便事。’” 司马贞 索隐:“輓者,牵也。音晚。輅者,鹿车前横木,二人前輓,一人后推之。” 汉 桓宽 盐铁论·褒贤:“然戍卒 陈胜 释輓輅,首为叛逆。”明史·孙传庭传:“ 广恩 军将火车者呼曰:‘师败矣!’脱輓輅而奔,车倾塞道,马絓於衡不得前。”
《漢語大詞典》:隶事(隸事)
以故事相隶属。谓引用典故。南史·王谌传:“ 諶 从叔 摛 ,以博学见知。尚书令 王俭 尝集才学之士,总校虚实,类物隶之,谓之隶事,自此始也。 俭 尝使宾客隶事多者赏之,事皆穷。”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一:“其隶事、不隶事,作诗者不自知,读诗者亦不知:方可谓之真诗。” 王国维 人间词话卷上:“人能于诗词中不为美刺投赠之篇,不使隶事之句,不用粉饰之字,则于此道已过半矣。”
《漢語大詞典》:引注
(1).注录官籍。 唐 刘肃 《大唐新语·举贤》:“及 济 领吏部, 处约 以 瀛州 判佐参选。引注之次, 济 遽索笔,曰:‘如志,如志。’注通事舍人。”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四:“一人曰:‘我等官职总由此老翁。’一人曰:‘总由天上。’……明日引注,由老翁者被放,由天上者得留。”
(2).引用本事或其他著作作注释。 清 陈婉俊 《〈唐诗三百首〉凡例》:“是编引注之义有二,即引本事以证之者为正注,至寻源遡流博采他书以相证者为互注。”
(3).引水灌入。宋史·律历志二:“漏刻……其制有铜壶、水称、渴乌……之属。壶以贮水,乌以引注。”
《漢語大詞典》:杂引(雜引)
(1).各种琴曲。 唐 陈子良 《酬萧侍中春园听妓》诗:“繁弦调对酒,杂引动思归。”
(2).多方引用。 明 祁彪佳 《远山堂曲品·逸品》:“ 汪廷訥 《狮吼》,初止一剧,继乃杂引妬妇诸传,证以内典。”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金榜》:“儒者於《周官》军数往往杂引管子释之。”
《漢語大詞典》:诗婢(詩婢)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郑玄 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説, 玄 怒,使人曳著泥中。须臾復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按,两婢问答,都是引用诗经中的句子。后遂以“诗婢”。泛指能赋诗的婢女。 清 朱锡 《幽梦续影》:“花是美人后身……抹丽,解事雏鬟也;木夫容,中年诗婢也。”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三○六:“风雪盈裾好持赠,预教诗婢识 江 南。”
《漢語大詞典》:转引
引自引用原文的另一材料。例如:转引《人民日报》社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