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连筒(連筒)
亦作“ 连筩 ”。
(1).以竹筒缚于水车,旋转而引水。 唐 杜甫 《春水》诗:“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 仇兆鳌 注:“ 李实 曰: 川 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故曰‘连筒灌小园’。若 夔州府 修水筒,则引山泉者。” 清 顾禄 《桐桥倚棹录·山水》:“石梁,俗呼双吊桶,在 剑池 上,寺僧汲水处也……连筩称深汲,惠泽遍下土。”
(2).凿通大竹之节,使头尾相接而汲引泉水。 宋 苏轼 《独游富阳普照寺》诗:“连筒春水远,出谷晚鐘疎。” 元 王祯 农书卷十八:“连筒,以竹通水也,凡所居相离水泉颇远,不便汲用,乃取大竹,内通其节,令本末相续,连延不断,阁之平地,或架越涧谷,引水而至。” 元 黄镇成 《南山紫云山居》诗之三:“接板桥横涧,连筒水入厨。”
(3).钓筒。系于钓绳上的浮筒。 宋 戴复古 《江滨晓步》诗:“求鱼看下连筒钓,乞火听敲隣舍门。” 清 彭孙贻 《和诸家烟雨楼诗》之四:“酒酣独抱渔竿卧,罢钓连筒捲落花。” 清 顾光 《冰鲜行》:“谁怜白小亦羣命,雪融冰结交连筩。”
《漢語大詞典》:竹笕(竹筧)
引水的长竹管。 宋 陆游 《闭户》诗之一:“地炉枯叶夜煨芋,竹筧寒泉晨灌蔬。”
《國語辭典》:导源(導源)  拼音:dǎo yuán
1.发源。如:「黄河导源于青海的巴颜喀喇山。」
2.由某事、某物发展而来。如:「这个错误导源于你的认识不清。」
《漢語大詞典》:水筒
引水的竹筒。 唐 杜甫 《信行远修水筒》诗:“云端水筒坼,林表山石碎。”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十八:“或遇天旱,旋於大轮一週,列置水筒,昼夜溉田数顷。”
分類:引水竹筒
《漢語大詞典》:竹龙(竹龍)
(1).一种上架版屋的巨型竹筏。新五代史·死节传·刘仁赡:“ 世宗 攻 寿州 ,围之数重,以方舟载礮,自 淝河 中流击其城;又束巨竹数十万竿,上施版屋,号为竹龙,载甲士以攻之。”
(2).连接在一起的引水竹筒。 宋 陈郁 藏一话腴:“ 明 之 慈溪县 西北有 庆安寺 ……寺后有泉出於深谷,僧以巨竹连筒引水,行数里支分於松下石池溢入於谿。 舒龙图 亶 有诗云:‘门前屏障绕潺湲,付与材僧夜定还。松盖作云遮千里,竹龙行雨出千山。’”
(3).一种竹制民间工艺品。《文汇报》1984.2.1:“只要旋动龙头下的撑棒,竹龙即嘎嘎作响,游舞起来。”
《漢語大詞典》:引注
(1).注录官籍。 唐 刘肃 《大唐新语·举贤》:“及 济 领吏部, 处约 以 瀛州 判佐参选。引注之次, 济 遽索笔,曰:‘如志,如志。’注通事舍人。”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四:“一人曰:‘我等官职总由此老翁。’一人曰:‘总由天上。’……明日引注,由老翁者被放,由天上者得留。”
(2).引用本事或其他著作作注释。 清 陈婉俊 《〈唐诗三百首〉凡例》:“是编引注之义有二,即引本事以证之者为正注,至寻源遡流博采他书以相证者为互注。”
(3).引水灌入。宋史·律历志二:“漏刻……其制有铜壶、水称、渴乌……之属。壶以贮水,乌以引注。”
《漢語大詞典》:支渠
灌溉系统中,从干渠引水到斗渠的渠道。 马烽 《三年早知道》:“他打算明年再修两条支渠。”
《漢語大詞典》:引灌
引水灌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汶水:“又有少许山田,引灌之踪尚存。”
《漢語大詞典》:竹溜
竹制的引水道。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蜀冈录》:“ 梅花厅 奇石为壁,两壁夹涧,壁中有 第五泉 ……昔时剖竹相接,钉以竹丁,引 五泉 水贮僧厨即入此门。 杜工部 诗所谓‘竹竿裊裊细泉分’, 仁和 李夫人 诗所谓‘引泉竹溜穿厨入’,即此。”
分類:引水水道
《國語辭典》:引渡  拼音:yǐn dù
一国将在其领域外犯罪或受科刑而现居于境内的人,应有关国家的请求,交由该国追诉或处罚。惟政治犯,在国际法上以不引渡为原则。
《漢語大詞典》:金筒
古刻漏上的贮水壶和引水筒。文选·陆倕〈新刻漏铭〉:“金筒方员之制,飞流吐纳之规。” 李善 注:“金则壶也,而形方;筒则引水者,而形员。”
《國語辭典》:筒车(筒車)  拼音:tǒng chē
旧时用来取水灌溉的水车,水轮用木或竹制成,直立在河边水中。
《國語辭典》:干渠(幹渠)  拼音:gàn qú
引水用的主要水道。
《漢語大詞典》:石笕(石筧)
引水用的长石槽。 清 徐元文 《登屴崱峰》诗:“路转千盘随石筧,崖临百丈耸丹臺。”
分類:引水长石
《国语辞典》:鱼塭(鱼塭)  拼音:yú wēn
在海边平地上,掘土作池,引水养鱼,此种养殖鱼类的池塘称为「鱼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