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伏弩
(1).埋伏弓箭手。史记·高祖本纪:“ 项羽 大怒,伏弩射中 汉王 。”后汉书·袁绍传:“ 操 出行围, 配 伏弩射之,几中。”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 孟良 ﹞由 大猛养 进 猛遮 ,土弁 刀召鈐 伏弩截杀。”
(2).隐蔽着的用机械发射的弓箭。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尸穸:“按《汉旧仪》,将作营陵地,内方石,外沙演,户交横莫耶,设伏弩、伏火、弓矢与沙,盖古製有其机也。”
(3).泛指暗箭。明史·叶旺传:“率精骑数百挑战城下,中伏弩仆,为我兵所获。”
《國語辭典》:注射  拼音:zhù shè
1.水流灌注激射。唐。李绅〈悲善才〉诗:「寒泉注射陇水开,胡雁翻飞向天没。」宋。梅尧臣〈咏怀诗〉四首之四:「深料生注射,聚沫犹壅碍。」
2.用弓箭集中射击。《新唐书。卷二二四。叛臣传上。仆固怀恩传》:「鱼朝恩令射生五百攒矢注射,贼多死,而阵坚不可犯。」《明史。卷三一四。云南土司传二。麓林传》:「英列弩注射,突阵大传呼,象多伤,其蛮亦多中矢毙,蛮气稍缩。」
3.比喻思虑敏捷、言词流畅。唐。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全盛之气,注射语言,杂糅精粗,遂成多大。」《新唐书。卷一三九。李泌传》:「有员俶者,九岁升坐,词辩注射,坐人皆屈。」
4.使用注射筒或皮下注射针,将某种物质经皮层强迫注入体内。治病时,注射药物的疗效较口服快。
《漢語大詞典》:饮石(飲石)
谓箭射入石头。形容弓箭强劲。语本史记·李将军列传:“ 广 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佃游》:“割玉之刀,饮石之箭,罝罗布其一目,罟网周其三面。” 隋 常得志 《兄弟论》:“勍弓饮石,长劒挂头。”
《国语辞典》:开弓(开弓)  拼音:kāi gōng
拉开弓箭。《初刻拍案惊奇》卷三:「把两只手捏了拳头,做一个开弓的手势,哈哈大笑道:『二十年间,张弓簇箭,不曾撞个对手。』」
《國語辭典》:长兵(長兵)  拼音:cháng bīng
1.长形的兵器。如枪、大刀。《战国策。西周策》:「故使长兵在前,强弩在后,名曰卫疾而实囚之也。」
2.可以射到远处的兵器,如弓箭。《史记。卷一一○。匈奴传》:「其长兵则弓矢,短兵则刀鋋。」
《國語辭典》:垂櫜  拼音:chuí gāo
1.倒悬空的弓箭袋,表示无弓矢。《左传。昭公元年》:「伍举知其有备也,请垂櫜而入。」
2.携带空囊。《国语。齐语》:「诸侯之使垂櫜而入,稛载而归。」
《漢語大詞典》:负户(負户)
(1).背着门板以挡弓箭。后汉书·光武帝纪上:“或为地道,衝輣橦城。积弩乱发,矢下如雨,城中负户而汲。”梁书·韦叡传:“ 钟离 今凿穴而处,负户而汲,车驰卒奔,犹恐其后,而况缓乎!” 唐 裴铏 《传奇·赵合》:“连弩洒雨,飞梯排云,穿壁决濠,昼夜攻击;城中负户而汲者矢如猬毛。”
(2).倚门;背靠门户。 唐 储光羲 《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负户愁读书,剑光忿衝斗。”
《漢語大詞典》:解医
亦作“ 解翳 ”。 解开装弓弩矢的器具。谓检查其弓箭。说文·匚部“医”字下引国语:“兵不解医。”今本国语·齐语作“兵不解翳”。 韦昭 注:“翳,所以蔽兵也。”
《漢語大詞典》:兜鞬
头盔和皮革制的弓箭袋,也泛指武器装备。 宋 陆游 《考古》诗:“偷生迫鐘漏,战死媿兜鞬。”
《国语辞典》:猎具(猎具)  拼音:liè jù
狩猎时用的工具、装备。如猎枪、弓箭、捕兽器等。如:「部落的族人以自制的刀、箭等猎具,捕杀猎物。」
《漢語大詞典》:韬弦(韜弦)
藏起弓箭。指息兵停战。 晋 张协 《七命》:“论最犒勤,息马韜弦。”
《漢語大詞典》:羽队(羽隊)
背着弓箭的队伍。羽,指箭。文选·张协〈七命〉:“屯羽队于外林,纵轻翼于中荒。” 李善 注:“士负羽而为队也。”
分類:弓箭队伍
《漢語大詞典》:交韔
《诗·秦风·小戎》:“虎韔鏤膺,交韔二弓。” 毛 传:“韔,弓室也……交韔,交二弓於韔中也。” 朱熹 集传:“交二弓於韔中,谓颠倒安置之。”后以“交韔”指弓箭。 宋 姜夔 《铙歌鼓吹曲·河之表》:“交韔百斤,不如一仁。”
分類:弓箭
《漢語大詞典》:弓正
古官名。掌制作弓箭。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下:“ 张 氏出自 姬 姓。 黄帝 子 少昊 青阳氏 第五子 挥 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 张 氏。”
《國語辭典》:鞬服  拼音:jiān fú
装弓箭的袋子。《晋书。卷一○三。刘曜载记》:「远则双带鞬服,左右驰射而走。」
分類:弓箭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