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体样(體樣)
(1).态度;模样。
(2).格式,式样。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究竟务头二字未经説明,不知何物,止于卷尾开列诸旧曲以为体样,言某曲中第几句是务头,其间阴阳不可混用,去上、上去等字不可混施。”
《漢語大詞典》:羽饰
在箭杆上附加羽饰的式样;亦指箭上的羽毛
用作头饰或头盔装饰品和一簇(如羽毛)
《國語辭典》:穿关(穿關)  拼音:chuān guān
杂剧表演中各角色穿戴的服装与配件。通常列于各剧本后。
《國語辭典》:古装(古裝)  拼音:gǔ zhuāng
古代的服装。如:「那位演员外形俊秀,气质高雅,不论古装或时装的扮相都很讨喜。」
《國語辭典》:西式  拼音:xī shì
欧美的式样。如:「西式餐点」。也作「洋式」。
《国语辞典》:车式(车式)  拼音:chē shì
车辆的式样。《三国演义》第三○回:「操令晔进车式,连夜造发石车数百乘,分布营墙内,正对著土山上云梯。」
分类:车辆式样
《漢語大詞典》:换样
变换式样;改变样子
您这老掉牙的表该换样儿了
《漢語大詞典》:变裁(變裁)
(1).改变衣服原来的裁制式样。谓衣服花样翻新。 汉 蔡邕 《司空房桢碑》:“衣不变裁,食不兼味。”
(2).改变原来的品评意见。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至斯三品升降,差非定制,方申变裁,请寄知者耳。”
《漢語大詞典》:品象
(1).犹品庶。众人。 汉 班固 《车骑将军窦北征颂》:“援谋夫於末言,察武毅於俎豆;取可杖於品象,拔所用於仄陋。”
(2).事物的品类,式样。 清 孔尚任 《十四晚同苏耳鼎寅丈步月》诗:“前门輦路尘沙软,小市灯竿品象多。”
《國語辭典》:旗袍  拼音:qí páo
原指满族妇女所穿的袍服。现通称仿照清代旗人袍服式样改制而成的服装为「旗袍」。
《國語辭典》:南式  拼音:nán shì
旧时,北平一带称南方物品、食品的样式为「南式」。如:「这家点心店专卖南式的糕点。」
《漢語大詞典》:制帽
军人、干部、学生等戴的有规定式样的帽子。 郭沫若 《今津纪游》二:“我又穿的是制服,戴的是制帽。”
《国语辞典》:倒晕妆(倒晕妆)  拼音:dào yūn zhuāng
唐、宋时妇女眉妆式样。其眉绘成宽月形,在另一端的上或下用笔晕染,由深而浅,渐向外扩散,直到消失,称为「倒晕妆」。
《漢語大詞典》:洋庄(洋莊)
亦作“ 洋装 ”。 旧式前膛洋炮。因式样与土炮不同,故称。 太平天囯 李秀成 《自述》:“两阵交锋……杀死鬼兵六七百人,得其洋枪二千餘条,得其大砲十餘条,得洋庄一百餘口。” 清 张德坚 贼情汇纂卷五:“大礮改称洋装。”
《國語辭典》:洋式  拼音:yáng shì
欧美的式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二回:「床当中一叠放了两个粉红色外国绸套的洋式枕头,床前是一张外国梳妆台。」也作「西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