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六弊
见“ 六蔽 ”。
《漢語大詞典》:六蔽
亦作“ 六弊 ”。 谓因不好学而造成的六种弊端。论语·阳货:“子曰:‘ 由 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后因以谓不学无识。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且 仲尼 穷理尽性,以至七十;田父以六弊蠢愚,有百二十者。”《宋书·殷琰传》:“夫拥数千乌合,抗天下之兵,倾覆之状,岂不易晓。假令六蔽之人,犹当不为其事,况復足下少祖名教,疾没世无称者邪!”
《漢語大詞典》:虚弊
虚弱疲敝;贫乏疲困。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刘 阮 二郎,经涉山岨,向虽得琼实,犹尚虚弊,可速作食。”《旧唐书·狄仁杰传》:“近者国家频岁出师,所费滋广,西戍四镇,东戍 安东 ,调发日加,百姓虚弊。”
《漢語大詞典》:通弊
犹通病。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被疾病则遽针灸,冒危险则甚畏死,然末俗通弊,不崇真信。”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勋戚·服色之僭:“在外士人妻女,相沿袭用袍带,固天下通弊。”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得其通弊,察其黮暗。”
分類:通病
《漢語大詞典》:烦弊(煩弊)
众多的弊害;弊害繁多。 唐 韩愈 《薛公墓志铭》:“﹝ 薛公 ﹞至,则悉除去烦弊,俭出薄入,以致和富。”新五代史·杂传十·刘审交:“三司益烦弊,乃復合为一,拜 审交 三司使。”
《漢語大詞典》:病弊
弊端。 吴组缃 《山洪》二四:“当 薛先生 问到地方病弊和人民苦痛的时候, 三官 板起了脸。”
分類:弊端
《漢語大詞典》:弊讹(弊訛)
犹弊病。 宋 王谠 唐语林·夙慧:“ 开元 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
分類:弊病
《漢語大詞典》:承弊
承接衰世。管子·侈靡:“变而足以成名,承弊而民劝之。” 汉 班固 《白虎通·三教》:“三教改易, 夏后氏 始, 高宗 亦承弊,所以不改教何?明子无改父之道也。”三国志·魏志·文帝记“庚午,遂南征”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是以六国力战,彊 秦 承弊, 豳王 不争, 周 道用兴。”
分類:承接衰世
《漢語大詞典》:弊居
(1).简陋的居所。 唐 白居易 《履道西门》诗之一:“履道西门有弊居,池塘竹树遶吾庐。”
(2).以谦称己居。《剪灯新话·牡丹灯记》:“弊居咫尺,佳人可能回顾否?”
《高级汉语词典》:弊漏  拼音:bì lòu
弊病;纰漏
《漢語大詞典》:弊人
卑鄙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委德行而不修,奉权势以取媚者,弊人也。”
分類:卑鄙
《漢語大詞典》:弊习(弊習)
坏习气。 清 陈天华 《警世钟》:“没有自尊自大的弊习。”
分類:习气
《漢語大詞典》:隐弊(隱弊)
暗中作弊。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十:“若一户而各区纳粮,则史书得以出入隐弊,而其弊不可胜言矣。”《天雨花》第五回:“这般隐弊谁能测,真是天星降世尘。”
《漢語大詞典》:垢弊
见“ 垢敝 ”。
《漢語大詞典》:垢敝
亦作“ 垢獘 ”。亦作“ 垢弊 ”。 又脏又破。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冠履垢獘,衣或繿缕,而或不耻焉。” 唐 李绰 尚书故实:“忽有一人衣服垢弊,行过于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道士:“道士能豪饮。 徐 见其衣服垢敝,颇偃蹇,不甚为礼。”
《骈字类编》:八弊
新书夫为将之道有八弊焉一曰贪而无厌二曰妒贤嫉能三曰信谗好佞四曰料彼不自料五曰犹豫不自决六曰荒淫于酒色七曰奸诈而自怯八曰狡言而不以礼
《漢語大詞典》:弊乱(弊亂)
败乱。 宋 苏舜钦 《答杜公书》:“必将开发素藴,以尊主康民,使天下想望风采,謳歌德业,而后世法则其所为,以拯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