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弄口  拼音:nòng kǒu
卖弄口舌、搬弄是非。《汉书。卷四七。文三王传。梁怀王刘揖》:「谗臣在其间,左右弄口,积使上下不和。」
分類:弄口出入
《漢語大詞典》:弄口
(1).谓拨弄口唇。如剔牙之类。礼记·曲礼上“毋刺齿” 汉 郑玄 注:“为其弄口也,口容止。” 孔颖达 疏:“口容止,不得刺弄之,为不敬也。谓其弄口少仪,曰口容止,容仪欲静止也。”
(2).搬弄口舌。汉书·济川王刘明传:“谗臣在其间,左右弄口,积使上下不和。”
(3).玩弄言辞,巧辩。 明 高攀龙 《答南皋三》:“《中庸》言自诚明之性,《大学》言自明诚之教。由今思之,只是弄口。”《西游补》第十回:“新古人笑道:‘ 孙先生 ,你还要拜我哩。’ 行者 道:‘且莫弄口,我有句要紧话问你。’”参见“ 弄口鸣舌 ”。
《國語辭典》:弄口鸣舌(弄口鳴舌)  拼音:nòng kǒu míng shé
巧言辩饰。南朝梁。任昉〈奏弹范缜〉:「曲学謏闻,未知去代、弄口鸣舌,只足饰非。」也作「弄口」。
分類:玩弄言辞
《国语辞典》:搬弄口舌  拼音:bān nòng kǒu shé
调唆、搬弄是非。如:「他们之间的误会已够深,你就别再搬弄口舌了!」也作「搬口弄舌」。
《國語辭典》:弄口鸣舌(弄口鳴舌)  拼音:nòng kǒu míng shé
巧言辩饰。南朝梁。任昉〈奏弹范缜〉:「曲学謏闻,未知去代、弄口鸣舌,只足饰非。」也作「弄口」。
分類:玩弄言辞
《國語辭典》:鼓舌  拼音:gǔ shé
形容多话诡辩。《庄子。盗蹠》:「摇唇鼓舌,擅生是非。」
《漢語大詞典》:弄舌
掉弄口舌;饶舌。 宋 张先 《满江红·初春》词:“晴鸽试铃风力软,雏鶯弄舌春寒薄。” 明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瞿醉渔:“痛楚时,犹以‘团团离海嶠’四句弄舌,亦自不俗。”
《國語辭典》:卖舌(賣舌)  拼音:mài shé
卖弄口舌,以言语炫世。宋。梅尧臣〈闻南捷〉诗:「从来儒师空卖舌,未到已愁茆叶黄。」
《漢語大詞典》:耍嘴
(1).卖弄口才。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一章:“‘我保你吃饭以前赶到!’赶车的打着喜诨。‘嘻!你看你多会耍嘴!半夜赶到,不也是吃饭以前到家吗?’那个叫 来凤 的姑娘说。”
(2).指随意说玩笑话。 包蕾 《猪八戒学本领》:“ 八戒 道:‘听你口气倒像是审问犯人一般。’老汉也不禁笑道:‘这和尚倒会耍嘴。’”
(3).谓光说不做。如:说得出就要做得到,光耍嘴顶什么用?
《漢語大詞典》:拽文
方言。掉文。卖弄口才辞藻。 欧阳山 《三家巷》三二:“秀才嘛!什么时候都要拽文的。”
《漢語大詞典》:习舌调吻(習舌調吻)
谓耍嘴皮子,卖弄口才。《亢仓子·君道》:“贵口道之功,则天下之人习舌调吻而饰辞矣。”
《国语辞典》:张舌骗口(张舌骗口)  拼音:zhāng shé piàn kǒu
卖弄口舌,搬弄是非。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张舌骗口,花言巧语,指皂为白。」也作「片口张舌」、「骗口张舌」。
《国语辞典》:掉舌鼓唇(掉舌鼓唇)  拼音:diào shé gǔ chún
比喻卖弄口才。《歧路灯》第七九回:「妆女的呈娇献媚,令人消魂;耍丑的掉舌鼓唇,令人捧腹。」
《国语辞典》:耍嘴皮  拼音:shuǎ zuǐ pí
卖弄口才。如:「这位喜剧演员耍嘴皮的功夫一流,逗得大家捧腹大笑。」
《漢語大詞典》:膏唇贩舌(膏脣販舌)
犹言膏唇拭舌。贩舌,谓卖弄口舌。 南朝 陈 徐陵《与杨仆射书》:“其外膏脣贩舌,分路扬鑣,无罪无辜,如兄如弟。” 清 黄宗羲 《与李杲堂陈介眉书》:“弟焉得膏脣贩舌,媚死及生,周旋其刻薄之心乎?”参见“ 膏脣拭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