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75,分32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黜弃
损弃
弃骸
弃咎
弃禄
弃邪
弃壤
弃知
弃嫌
弃损
弃群臣
弃躯
弃秽
弃觚
泯弃
《漢語大詞典》:黜弃(黜棄)
弃置。 唐 柳宗元 《蝜蝂传》:“及其怠而躓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宋史·牛冕传:“ 真宗 语宰相曰:‘ 冕 素纯善,黜弃久矣,量宜甄敍。’” 梁启超 《论支那宗教改革》:“自 汉 以后定于一尊,黜弃诸子。”
分類:弃置
《漢語大詞典》:损弃(損棄)
毁弃;抛弃。《淮南子·精神训》:“夫人主之所以残亡其国家,损弃其社稷,身死於人手,为天下笑,未尝非为非欲也。”晋书·傅玄传:“爱惜成穀,无有损弃之忧。” 南朝 梁 沈约 《授蔡法度廷尉制》:“自兹厥后,斯尚渐薄,迄至于今,损弃顿尽。”
分類:毁弃抛弃
《漢語大詞典》:弃骸(棄骸)
丢弃尸骨。谓死亡。三国志·吴志·虞翻传“ 权 积怒非一,遂徙 翻 交州 ” 裴松之 注引《虞翻别传》:“永陨海隅,弃骸絶域。”
《漢語大詞典》:弃咎(棄咎)
谓弃恶为善。书·康诰:“若有疾,惟民其毕弃咎。” 孔 传:“如欲去疾,治之以理,则惟民其尽弃恶修善。”《后汉书·章帝纪》:“诸以前妖恶禁錮者,一皆蠲除之,以明弃咎之路。”
分類:为善
《漢語大詞典》:弃禄(棄禄)
舍弃俸禄。人死的婉词。《剪灯馀话·贾云华还魂记》:“生又问:‘平章弃禄数年,今有谁在?生事若何?’”
《漢語大詞典》:弃邪(棄邪)
舍弃邪说。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览华而食实,弃邪而採正,极睇参差,亦学家之壮观也。”
分類:舍弃邪说
《漢語大詞典》:弃壤(棄壤)
废地,无用之地。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杂课·新垦》:“其地……在目前不过顶名代纳钱粮,迨久之必成弃壤,致累包赔。”
分類:无用
《漢語大詞典》:弃知(棄知)
见“ 弃智 ”。
《漢語大詞典》:弃智(棄智)
亦作“ 弃知 ”。 道家谓屏弃聪明智巧。老子:“絶圣弃智,民利百倍。”庄子·胠箧:“故絶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外物弃智,涤荡机变,忘富逸贵,杜遏劝沮……道家之业也。”
《國語辭典》:弃嫌(棄嫌)  拼音:qì xián
厌恶不喜欢,不愿接近。《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小姐若不弃嫌,欲待螟蛉为女,意下何如?」《红楼梦》第四二回:「你不弃嫌,我还有几件也送你罢。」也作「嫌弃」。
分類:嫌弃厌恶
《漢語大詞典》:弃损(棄損)
抛弃、损害。鬼谷子·捭阖:“故言死、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 陶弘景 注:“凡此皆欲人之死,故曰阴曰终。”
《漢語大詞典》:弃群臣(棄羣臣)
帝王之死的婉词。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古者 禹 死,将传天下於 益 , 启 之人因相与攻 益 而立 启 ……王不幸弃羣臣,则 子之 亦 益 也。” 宋 曾巩 《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 仁宗 ﹞弃羣臣之日,天下闻之,路祭巷哭,人人感动歔欷,其得人之深,未有知其所繇然者。” 王闿运 《李仁元传》:“ 宣宗 弃羣臣,遗詔,命后世毋奉配郊。”
《漢語大詞典》:弃躯(棄軀)
捐躯;舍弃生命。汉书·吴王刘濞传:“今 吴王 自以与大王同忧,愿因时循理,弃躯以除患於天下,意亦可乎?” 宋 苏轼 《送乔仝寄贺君》诗之一:“君年二十美且都,初得恶疾堕眉鬚。红颜白髮惊妻孥,览镜自嫌欲弃躯。”
《漢語大詞典》:弃秽(棄穢)
抛弃秽浊。秽,喻谗佞之人。《楚辞·离骚》:“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洪兴祖 补注:“谓其君不肯当年德盛壮之时,弃远谗佞也。”
分類:抛弃谗佞
《國語辭典》:弃觚(棄觚)  拼音:qì gū
觚,古代写字用的竹简。弃觚指抛弃文字工作。《西京杂记》卷三:「傅介子年十四,好学书,尝弃觚而叹曰:『大丈夫当立功绝域,何能坐事散儒。』后卒斩匈奴使者,还拜中郎。复斩楼兰王首,封义阳侯。」
分類:写字木简
《漢語大詞典》:弃笔(棄筆)
犹言投笔。谓放弃文墨之事。 北周 庾信 《谢滕王集序启》:“非有 班超 之志,遂已弃笔;未见 陆机 之文,久同烧砚。”参见“ 弃笔从戎 ”。
《漢語大詞典》:泯弃(泯棄)
灭绝废弃;泯灭抛弃。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若泯弃之,物乃坻伏。”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汝南陈茂》:“今 茂 泯弃天常,进止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