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开敞地(开敞地)  拼音:kāi chǎng dì
建筑上指未被人造结构物占用的空间,通常多保留其天然状态,或作为农耕、户外娱乐之用。
《国语辞典》:建蔽率  拼音:jiàn bì lǜ
建筑基地中建筑的面积占全基地的比例。
《国语辞典》:建管处(建管处)  拼音:jiàn guǎn chù
建筑管理处的缩称。隶属于县市政府的工务局。主要职掌包括建筑物的施工管理、建筑设备、结构安全与建筑师及营造业的登记、管理等。另包含有违章建筑的勘查、认定、处理等。
《国语辞典》:空地税(空地税)  拼音:kòng dì shuì
对应作建筑使用,能使用而未使用的土地,地主按年加课的特别土地税。有抑制土地投机,防止土地垄断等作用。
分类:建筑土地
《国语辞典》:来比锡(来比锡)  拼音:lái bǐ xí
Leipzig
城市名。位于德国东部,易北河北岸。以金属加工、建筑机械等工业著称,环境、空气污染相当严重。西元一四○九年创设来比锡大学,原是欧洲重要学术文化中心。一九八九年的大规模示威运动,促进东德政权崩溃。
《国语辞典》:消火栓  拼音:xiāo huǒ shuān
用来引水灭火的装置,大都设在马路边或大楼建筑的底层。紧急时,除去塞在自来水管的栓,接上橡皮管,水就由橡皮管口涌出,用以灭火。
《国语辞典》:围阻体(围阻体)  拼音:wéi zǔ tǐ
核能电厂为防止辐射外泄的建筑体。由钢筋、水泥筑成,内加钢衬板,厚约四五吋。
《国语辞典》:样品屋(样品屋)  拼音:yàng pǐn wū
建筑公司于工地上所装潢的广告用成品屋。
《国语辞典》:三合院  拼音:sān hé yuàn
一种传统建筑。以三面为房屋,中间作院子而形成的ㄇ形或H形房子。也称为「三合房」。
《国语辞典》:普救寺  拼音:pǔ jiù sì
唐代建筑规模宏大的一座佛寺。唐。元稹《莺莺传》:「蒲之东十馀里,有僧舍曰:『普救寺。』」
《国语辞典》:容积率(容积率)  拼音:róng jī lǜ
在基地上面建筑时,建筑物地面以上各层、阁楼及夹层楼地板面积之和与基地面积之比。如以台北市为例,在土地使用分区管制规则中,规定住宅区的建物容积率可达百分之六十,商业区中,可达百分之八百。
《漢語大詞典》:覆橑
传统建筑中室内顶棚上的装饰性凹面,呈方、圆、多边等形,有绘画、雕刻等装饰。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器用:“屋上覆橑,古人谓之‘綺井’,亦曰‘藻井’,又谓之‘覆海’,今令文中谓之‘鬭八’, 吴 人谓之‘罳顶’。唯宫室祠观为之。”
《漢語大詞典》:烽火楼望(烽火樓望)
古代边防作为瞭望及烽燧报警用的建筑。晋书·蔡谟传:“ 謨 所统七千餘人,所戍东至 土山 ,西至 江乘 ……烽火楼望三十餘处,随宜防备,甚有算略。”
《漢語大詞典》:伏龙观(伏龍觀)
古建筑名。在 四川省 灌县 城西 都江堰 离堆 北端。相传 战国 秦 蜀郡 守 李冰 父子治水,曾制服 岷江 孽龙,锁于 离堆 下 伏龙潭 中。后人立祠祭祀。 北宋 初改为 伏龙观 。现有殿宇三重,为 清 代重修。大殿内有 李冰 石像,造于 东汉 灵帝 建宁 元年。
《漢語大詞典》:佛罗伦萨大教堂
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建筑之一。位于佛罗伦萨市中心。建于1296-1462年。平面呈十字形。外墙面较整齐,无小尖塔和飞扶壁。八角形穹隆落在10多米高的鼓座上,内径42米,高30多米。八角形穹隆的采用,改掉了长期来教堂所袭用的哥特式尖顶,成为文艺复兴建筑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