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中外  拼音:zhōng wài
1.内心和外表。《逸周书。卷六。谥法》:「行见中外,曰悫。」
2.中国和外国。《史记。卷一○。孝文本纪》:「夫久结难连兵,中外之国将何以自宁?」《后汉书。卷八九。南匈奴传》:「宣帝之世,会呼韩来降,故边人获安、中外为一。」
3.中央与地方。《汉书。卷九。元帝纪》:「以用度不足,民多复除,无以给中外繇役。」《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序》:「梁冀受钺,迹因公正,恩固主心,故中外服从,上下屏气。」
4.中表兄弟。汉。蔡琰悲愤诗〉二首之一:「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阮千里姨兄弟,潘安仁中外,安仁诗所谓『子亲伊始,我父唯舅。』」
《漢語大詞典》:内则(内則)
(1).礼记篇名。内容为妇女在家庭内必须遵守的规范和准则。礼记·内则题注 孔颖达 疏:“ 郑玄 目録云:‘名曰《内则》者,以其记男女居室事父母舅姑之法。此于《别録》属子法。’以闺门之内,轨仪可则,故曰内则。”
(2).借指妇职、妇道。后汉书·皇后纪序:“所以能述宣阴化,修成内则,闺房肃雍,险謁不行也。” 唐 皮日休 《九夏歌·王夏》之四:“出有嘉谋,入有内则。” 明 李东阳 《封恭人黄氏墓志铭》:“嘉其世受文行,又美其内则之懿。”
《國語辭典》:内难(內難)  拼音:nèi nàn
内部的骚乱动荡。《公羊传。庄公二十七年》:「君子辟内难,而不辟外难。」《三国演义》第一一四回:「天子方疑主公,若一旦轻出,内难必作矣。」
《漢語大詞典》:内侮
(1).家庭内部互相欺负。国语·周语中:“ 周文公 之诗曰:‘兄弟鬩於墙,外御其侮。’若是则鬩乃内侮,而虽鬩不败亲也。” 韦昭 注:“虽内相恨,外御他人,故不败亲也。”
(2).借指一国之内以武力相侵。 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 袁绍 逆常,谋危社稷,凭恃其众,称兵内侮。”晋书·张轨传:“适得 雍州 檄,云卿称兵内侮。”
《国语辞典》:黄庭经(黄庭经)  拼音:huáng tíng jīng
1.书名。宋张君房《云笈七签》有〈黄庭内景经〉、〈黄庭外景经〉、〈黄庭遁甲缘身经〉三种,此外其他道书所载尚有〈黄庭养神经〉、〈黄庭中景经〉等数种,为道家言养生之书。简称为「黄庭」
2.唐褚遂良列入晋右军王羲之书目正书五卷中第二的小楷法帖。宋以来刻本繁多,以〈秘阁续帖〉与〈越州石氏帖〉为著,前者为全本,笔势雄秀,书体略近于钟繇;后者为残本,书体略近欧阳询。
《漢語大詞典》:内差
家庭内部的差事。 沙汀 《淘金记》十四:“听见丈夫饶舌,她故作生气的说:‘那么会说你怎么不去呢?’‘我倒不给那个办内差呵!’”
《國語辭典》:家贼(家賊)  拼音:jiā zéi
家庭内部的败类,窃取自家财物的人。泛指隐藏内部从事破坏的人。如:「这种事外人做不来的,必定是家贼所为。」
《漢語大詞典》:家降
谓家庭内部相争;内讧。降,通“ 鬨 ”。 汉 扬雄 《百官箴·宗正》:“昔在 夏 时, 太康 不恭, 有仍 二女,五子家降。”一说,谓 太康 失邦,五子皆降而为家。见古文苑 章樵 注。
《漢語大詞典》:庭壸(庭壼)
宫庭内。宋史·乐志十六:“寿而康,庭壼乐无疆。”
分類:宫庭庭内
《漢語大詞典》:阋墙谇帚(鬩牆誶帚)
谓家庭内部争吵不和。谇帚,指妇女吵骂。 梁启超 《新民说》十:“行其庭,草树凌乱然;入其室,器物狼藉然。若是者,虽未见其鬩墙誶帚,我知其家必不治!”
《国语辞典》:家庭护理(家庭护理)  拼音:jiā tíng hù lǐ
在家庭内对病患的看护与调理。
《國語辭典》:表壮不如里壮(表壯不如裡壯)  拼音:biǎo zhuàng bù rú lǐ zhuàng
(谚语)比喻丈夫有才能还不如妻子有贤德。元。罗贯中《风云会》第三折:「卿道是糟糠妻不下堂,朕须想贫贱交不可忘;常言道表壮不如里壮,妻若贤夫免灾殃。」《水浒传》第二四回:「我哥哥为人质朴,全靠嫂嫂做主看觑他。常言道:『表壮不如里壮。』」
《國語辭典》:家贼难防(家賊難防)  拼音:jiā zéi nán fáng
比喻内部的敌人或坏人最难防范。《五灯会元。卷一四。同安志禅师法嗣》:「问:『家贼难防时如何?』师曰:『识得不为冤。』」
《國語辭典》:家丑不可外扬(家醜不可外揚)  拼音:jiā chǒu bù kě wài yáng
家中的丑事不可以向外宣扬。《醒世恒言。卷一六。陆五汉硬留合色鞋》:「常言道:『家丑不可外扬。』若还一打,邻里都要晓得了。」《二刻拍案惊奇》卷五:「宗王心里道:『是家丑不可外扬』,恐女儿许不得人家,只得含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