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04,分4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雪底
池底
竹底
作底
洞底
透底
井底蛙
云底
镜底
底豫
底贡
湖底
腊底
底行
方底
《骈字类编》:雪底
宋 史达祖 菩萨蛮 其一 夜景 雪底夜香微。褰帘拜月归。
《骈字类编》:池底
唐 刘禹锡 詶乐天闲卧见寄 风碎竹间日,露明池底天。
《骈字类编》:竹底
元 王逢 乙未八月避地前湖三首 其三 竹底秋光薄,墙根朝日暄。
《漢語大詞典》:作底
亦作“ 作抵 ”。
(1).如何,怎样。 唐 白居易 《寒食日寄杨东川》诗:“不知 杨六 逢寒食,作底欢娱过此辰?” 唐 温庭筠 《西州词》:“去帆不安幅,作抵使西风?”
(2).为何,为什么。 唐 徐凝 《和嘲春风》诗:“可怜半死 龙门 树,懊恼春风作底来。”
《骈字类编》:洞底
孔武仲登齐山诗山腰仄塞原无路洞底虚无别有天 贡奎游三天洞诗洞底天无隔多应禹凿开峻又洛阳伽蓝记建春门内有翟泉水澄清洞底云刘 东阳金华山栖志回溪映流则十仞洞底肤寸合必千里雨散
《國語辭典》:透底  拼音:tòu dǐ
1.清澈见底。如:「这池水清澈透底,鱼儿优游其中,历历可数。」
2.泄露底细。如:「你要他透底给你,那是做梦。」
《漢語大詞典》:井底蛙
亦作“ 井底鼃 ”。 即井蛙。东观汉记·马援传:“ 子阳 井底鼃耳!” 明谢谠《四喜记·紫禁明扬》:“浅陋真如井底蛙。” 郭沫若 《文化上的友谊竞赛》:“他们的所谓自由世界是井底蛙眼中的世界。”亦省作“ 井底 ”。 宋 曾巩 《贺克伏交阯表》:“唶海隅之昧俗,肆井底之狂谋。”参见“ 井蛙 ”。
分類:井蛙
《國語辭典》:井蛙  拼音:jǐng wā
井底之蛙。语出《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用以比喻见闻偏狭,识见短浅的人。宋。苏轼〈辨道歌〉:「吾恨尔见有所遮,海波或至惊井蛙。」
《骈字类编》:云底(云底)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怀华阳润卿博士三首 其二 谈玄麈尾抛云底,服散龙胎在酒中。
《骈字类编》:镜底(镜底)
杨万里压波堂赋一夕波歇镜底生月忽失洮湖之所在但见万顷之平雪
《漢語大詞典》:底豫
谓得到欢乐。孟子·离娄上:“ 舜 尽事亲之道,而 瞽瞍 底豫。” 赵岐 注:“底,致也。豫,乐也。” 焦循 正义:“致乐者,由不乐而至於乐也。”底,一本作“ 厎 ”。 太平天囯 《天条书》第五天条:“大孝终身记 有虞 ,双亲底豫笑欢娱。”
分類:欢乐焦循
《漢語大詞典》:底贡(底貢)
进贡。书·禹贡:“惟箘、簵、楛,三邦底贡,厥名。” 孔 传:“三物皆出 云梦 之泽,近泽三国常致贡之,其名天下称善。”底,一本作“ 厎 ”。 唐 刘禹锡 《复荆门县记》:“通外民之底贡,会南藩之述职,故宾礼蕃焉。”
分類:进贡
《骈字类编》:湖底
唐 周贺 寄新头陀 远洞省穿湖底过,断崖曾向壁中禅。
《高级汉语词典》:腊底
年底,农历十二月底
《漢語大詞典》:底行
犹施行。书·皋陶谟:“朕言惠,可底行。” 蔡沉 集传:“ 皋陶 谓我所言顺於理,可致之於行。”
分類:施行
《漢語大詞典》:方底
盛书简的袋子。因底呈方形,故称。《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中黄门 田客 持詔记,盛緑綈方底,封御史中丞印。” 颜师古 注:“綈,厚繒也。緑,其色也。方底,盛书囊,形若今之算幐耳。”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光武 崩,大行在前殿, 荆 哭不哀,而作飞书,封以方底。” 李贤 注:“方底囊,所以盛书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 田山薑 ﹞比督学 江 南,舁以肩舆,从两驴,载衣裳一箱,五经子史两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