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04,分47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水底鱼
头底
梅底
琴底
宣底
箱底
蕉底
柱底
柁底
兜底
底火
底突
冬底
兜底
履底
《漢語大詞典》:水底鱼(水底魚)
曲牌名。属南曲越调。据《九宫大成谱》,正格是四、五、四、五、四、五、四、五(八句),末句可迭唱。一般仅用后四句,只念不唱,节拍急促。
《漢語大詞典》:头底(頭底)
底细。《西游记》第九三回:“却説 沙僧 眼溜,看见头底,暗把 八戒 捏了一把。”
分類:底细
《骈字类编》:梅底
元 曹伯启 游西湖 柳边和气苏公路,梅底清风处士庵。
《韵府拾遗 荠韵》:琴底
洞天清录择琴底木法当取五七百年旧梓木以指甲掐之坚不可入者方是
《漢語大詞典》:宣底
诏书的底本。亦特指枢密院所受诏书的底本。新五代史·唐臣传·安重诲:“予读 梁 宣底,见 敬翔 、 李振 为崇政使,凡承上之旨,宣之宰相而奉行之。”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中:“凡公家文书之藁,中书谓之‘草’,枢密院谓之‘底’,三司谓之‘检’。今秘府有 梁 朝宣底三卷,即 正明 中崇正院书也。”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予按 唐 故事,中书舍人职掌詔誥,皆写四本,一本为底,一本为宣。此‘宣’谓行出耳,未以名书也。晚 唐 枢密使自禁中受旨,出付中书,即谓之‘宣’,中书承受,録之於籍谓之‘宣底’。今史馆中尚有《梁宣底》二卷,如今之‘圣语簿’也。”参见“ 宣头 ”。
《漢語大詞典》:宣头(宣頭)
晚 唐 枢密使自禁中受诏,出付中书省,称为“宣”。至 五代 后唐 时,不由中书省,直接发至枢密院者亦称为“宣”,小事则发“头子”,又称“宣头”。见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 南唐 李中 碧云集中有《己未岁冬捧宣头离下蔡》《捧宣头许归侍养》等诗题。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四年:“己卯,降空名宣头、札子各一百道,锦袄子、金银带各二百,下 狄青 以备赏军功。”金史·百官志四:“故国初与空名宣头付军帅,以为功赏。”
《國語辭典》:箱底  拼音:xiāng dǐ
箱子的底层。如:「书籍装箱时,开数较大的书宜置放箱底,上面则可依次放些开数较小的书。」
《骈字类编》:蕉底
元 曹伯启 咏怀寄赵君 知命岂争蕉底鹿,兴宗要远梦中牛。
《骈字类编》:柱底
唐 方干 送孙百篇游天台 映岩日向床头没,湿烛云从柱底生。
《韵府拾遗 荠韵》:柁底
戴良诗柁底即龙跃橹前复鲸怒
《國語辭典》:兜底  拼音:dōu de
突然。《封神演义》第三二回:「黄飞虎坐在殿上,思前想后,兜底上心,长吁一声。」也作「兜的」。
《國語辭典》:兜的  拼音:dōu de
突然。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从见了那人,兜的便亲。想著他昨夜诗,依前韵,酬和得清新。」也作「兜底」。
分類:突然立刻
《國語辭典》:底火  拼音:dǐ huǒ
1.增添燃料以前炉灶中原有的火,称为「底火」。
2.枪弹或炮弹底部的发火装置,是装著雷汞的铜帽,受撞针撞击时,就引起发射药的燃烧,称为「底火」。
《漢語大詞典》:底突
犹唐突;顶撞。 南朝 梁武帝 《手敕·江革》:“世间果报,不可不信,岂得底突如对 元明延 邪!” 南朝 梁武帝 《手敕·觉意诗赐江革》:“惟当勤精进,自强行胜脩。岂可作底突,如彼必死囚。”
分類:唐突顶撞
《漢語大詞典》:冬底
冬末。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 黄胜 ﹞到冬底,打叠行囊往 北京 会试。”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纪老三 道:‘弟兄家何出此言!小弟没事不到省下。除非冬底要买过年物事,是必要到你们那里走走,专意来拜大哥三哥的宅上便是。’”
分類:十二月
《國語辭典》:兜底  拼音:dōu dǐ
将隐情、底细全部揭露出来。
《骈字类编》:履底
后汉书祭祀志注应劭汉官马第伯封禅仪记至天门之下仰视天门窔辽如从穴中视天直上七里赖其羊肠逶迤名曰环道往往有絙索可得而登也两从者扶挟前人相牵后人见前人履底前人见后人顶如画重累人矣所谓磨胸𢱲石扪天之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