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04,分47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底子
年底
底儿
盘底
打底
底伏
底作
后底
端底
底厉
底禄
底气
无底窦
宁底
木底
《國語辭典》:底子  拼音:dǐ zi
1.基础、根基。如:「他的国学底子很好,顺利考上中文系。」
2.草稿。《文明小史》第四三回:「当时就由文案上委员替他拟了一篇的底子,誊了真字,又教导他一番。」
3.鞋底。如:「这双皮鞋的底子很厚,穿起来很舒服。」
4.体质。《文明小史》第八回:「这身衣服,我已经替你买了下来了,快快穿罢,免得冻著。你们中国人底子弱,是禁不起的。」
5.底细。如:「你应该把他的底子弄清楚,免得上当。」
《國語辭典》:底细(底細)  拼音:dǐ xì
人或事的根源内情。《程乙本红楼梦》第八○回:「其中底细,一言难尽。」《文明小史》第二八回:「无奈人家都知道他的底细,虽然他手中颇有几文,尚还看他不起。」
《國語辭典》:年底  拼音:nián dǐ
年尾,一年的最后期间。如:「年底将届,百货公司纷纷以打折来促销商品。」也称为「年根」、「年根儿底下」。
《国语辞典》:底儿(底儿)  拼音:dǐ ér
头绪或草稿,以及处理事情的基础,称为「底儿」。如:「你先把前后经过大概说一下,好让我心里有个底儿。」
《漢語大詞典》:盘底
盘查底细
同“盘点”
分類:盘查底细
《國語辭典》:盘点(盤點)  拼音:pán diǎn
清点、核算。如:「每家商店对于货品库存量都会定期盘点。」《野叟曝言》第一三六回:「遂留黄岩镇标游击一员,带兵二百,在寺驻扎,收拾尸骸,盘点仓库。」
《國語辭典》:打底  拼音:dǎ dǐ
1.尽头、末尾的部分。《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恰才在拶里面打底床铺上坐地底官人,教我把来与小娘子。」
2.事先安排。《金瓶梅》第九五回:「你且拿了点心,与我打了底儿著。」
3.绘画上指先定底部。《通俗编。品目》引元。汤垕《画论》:「画有十三科,山水打头,界画打底。」
4.股票术语。股价由谷底回升,随后遭逢卖压而再度跌落,但在谷底附近又获得支撑。如此来回多次,便迅速脱离谷底而一路上涨。此段低档盘旋期间,称为「打底」。
《漢語大詞典》:底伏
犹隐伏。 汉 马融 《广成颂》:“疏越藴慉,骇恫底伏。”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下》“物乃坻伏”:“底伏,犹隐伏也。”
分類:隐伏
《漢語大詞典》:底作
犹言何为,干什么。南齐书·王敬则传:“公儿死已尽,公持许底作?”
《漢語大詞典》:后底(後底)
(1).后面;后边。 唐 庞蕴 《杂诗》之三:“迴头看后底,影亦不随身。”
(2).以后。《海上花列传》第五二回:“説到后底事体,大家看勿见,怎晓得有结果无结果。”
《漢語大詞典》:端底
始末;底细。红楼梦第十六回:“ 贾母 又唤进 赖大 来细问端底。”红楼梦第二二回:“ 寳玉 闷闷的垂头不语, 紫鹃 却知端底,当此时,料不能劝。”
分類:始末底细
《漢語大詞典》:底厉(底厲)
(1).砥砺。指磨石。底,通“ 砥 ”。汉书·枚乘传:“磨礱底厉,不见其损,有时而尽;种树畜养,不见其益,有时而大。”
(2).引申为磨炼,磨砺。汉书·邹阳传:“底厉名号者,不以利伤行。” 颜师古 注:“底厉,言其自修廉隅,若磨厉於石也。” 宋 苏辙 《君术》第三道:“其进也无所据依,而其退也无所底厉。”
《漢語大詞典》:底禄
谓获得俸禄或官位。左传·昭公元年:“底禄以德,德钧以年,年同以尊。” 孔颖达 疏:“致禄以德之大小为差也。”底,一本作“ 厎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於是 王褒 之伦,底禄待詔。”
《漢語大詞典》:底气
说、唱时由胸腔腹腔共鸣产生的力气
基本的信心和力量。例如:以我的能力和水平来干这件事,感到有点底气不足。
《漢語大詞典》:无底窦(無底竇)
无底洞。 宋 苏轼 《庐山二胜·栖贤三峡桥》诗:“长输不尽溪,欲满无底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玉兰:“﹝汝﹞日事酗赌,千金何能满无底竇?”参见“ 无底洞 ”。
《國語辭典》:无底洞(無底洞)  拼音:wú dǐ dòng
比喻人贪婪无度,无法满足。《官场现形记》第三五回:「我说这些人是个无底洞,多给他多要,少给他少要,不是我拦得紧,岂不又白填掉一万?」
《漢語大詞典》:宁底(寧底)
见“ 寧许 ”。
《國語辭典》:宁许(寧許)  拼音:níng xǔ
如此、这样。宋。杨万里 过招贤渡诗四首之二:「柳上青虫宁许劣,垂丝到地却回身。」也作「宁馨」。
分類:如此这样
《骈字类编》:木底
晋书慕容熙载记熙与苻氏袭高句骊周行三千馀里士马疲冻死者属路攻木底城不克而还北史高句骊传魏建国四年慕容廆子晃伐之入自南陜战于木底 唐书地理志高丽降户木底州隶安东都督府
分类:木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