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根端
植物的端部,根须由此伸出(如树干底部);木材的大头
木条、片、杆、板或瓦的厚的一端
梯子的沉重的一端或底端
主茎或细枝与开花一端相对的一端。例如:芦笋的根端。
《漢語大詞典》:箕踵
簸箕的底部。箕底前宽后狭,用以喻相似之物。文选·宋玉〈高唐赋〉:“上至观侧,地盖厎平,箕踵漫衍,芳草罗生。” 李善 注:“箕踵,前阔后狭,似箕;衍,平貌。言山势如簸箕之踵也。” 张铣 注:“山之形如簸箕之掌而宽大。”
《漢語大詞典》:蝶骨
头骨之一,形状像蝴蝶,在脑颅的底部,枕骨之前。
《漢語大詞典》:孔壶(孔壺)
古代滴水计时之器。因底部有小孔,故称。后汉书·律历志下:“孔壶为漏,浮箭为刻,下漏数刻,以考中星,昬明生焉。”
《国语辞典》:巢础(巢础)  拼音:cháo chǔ
以蜂蜡为原料压成蜡片,在上面压制出蜂房的底部和房壁。是蜜蜂筑成巢脾的基础。
《國語辭典》:垂体(垂體)  拼音:chuí tǐ
脑下垂体的别名。参见「脑下垂体」条。
《漢語大詞典》:丁鞋
底部安有钉齿以防滑的雨天用鞋,即钉鞋。鞵,同“ 鞋 ”。 宋 叶适 《送吕子阳自永康携所解老小访余》诗:“火把起夜色,丁鞵明齿痕。”
《漢語大詞典》:丁屐
底部带有钉齿用以防滑的木鞋。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天子狱:“公为从官时,天夜大雪,某醉归,见公以铁柱杖拨雪,戴温公帽,丁屐微有声。”
分類:底部木鞋
《漢語大詞典》:殷蘖
亦作“ 殷孽 ”。 一种直立石灰岩溶洞底部的碳酸钙淀积物,通称石笋。中医可作药用。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杂志二:“石穴中水,所滴皆为鐘乳、殷孽。”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九·殷蘖:“﹝殷蘖﹞生於石上,隐然如木之蘖也……气味辛,温,无毒。”
《国语辞典》:咽头(咽头)  拼音:yān tóu
口腔与食道中间的区域。约由头骨底部至相当于第六颈椎的位置,为漏斗状。可分为鼻咽、口咽及喉咽等三部分。
《漢語大詞典》:镶铜木鞋(鑲銅木鞋)
底部镶铜片的高跟木鞋。 姚雪垠 《长夜》三一:“从二门里慢慢地走出来的小小的镶铜木鞋底落在砖地上的叮当声,到窗外停止了。”自注:“从前缠小脚的女人们所穿的一种高跟鞋,底子是用木头做的,也有的怕磨损太快,加有铜底。”
《国语辞典》:滑板运动(滑板运动)  拼音:huá bǎn yùn dòng
一种利用底部装有四只滑轮的长条形板子,做各种滑行动作的运动。
《国语辞典》:连通管原理(连通管原理)  拼音:lián tōng guǎn yuán lǐ
利用容器底部压力等于所盛液体的密度乘以高度的原理,将数个形状不同的容器底部相通,注入定量的水,由于各容器底部压力相等,所以各容器的水的高度相等,此原理称为「连通管原理」。
《国语辞典》:洋底盆地  拼音:yáng dǐ pén dì
介于大陆边缘和中洋脊之间的广大海底部分。地形颇为复杂,可包括深海平原、深海丘陵、海洋隆起和海底山等地形。
《国语辞典》:扁底舟  拼音:biǎn dǐ zhōu
底部扁平的船。如:「他驾一扁底舟,游湖赏荷花去了。」
分类:底部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