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应副(應副)
(1).对应。 唐 欧阳询 《书法·应副》:“字之点画稀少者,欲其彼此相映带,故必得应副相称而后可。又如龙、诗、讐、转,必一画对一画,相应亦相副。”
(2).对待;对付。《朱子语类》卷五八:“不问小事大事,千变万化,改头换面出来,自家应副他,如利刀快剑相似,迎刃而解,件件剖作两片去。” 宋 叶适 《答刘子至书》:“ 苏州 局面多,却儘应副得过,此亦他人所不能知也。其间曲折,非纸上可尽。”
(3).处置。 宋 曾巩 《英宗实录院申请札子》:“其间有事跡不圆处,合係中书枢密院三司检寻应副。”《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三年》“防御、团练使,自非军期,无得专奏事,皆先申观察斟酌以闻” 元 胡三省 注:“言军期事须朝廷应副,则不及闻於廉使,许得专达朝廷。”《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四年》:“应副军行战守等事,乞权许便宜指挥。”
(4).照顾;照应。 宋 司马光 《奏乞兵官与赵瑜同训练驻泊兵士状》:“窃虑向去新兵士不宾服旧兵官,旧兵官不应副新兵士,各兵彼我,则致生事,深为不便。” 宋 司马光 《乞免翰林学士札子》:“史籍烦多,恐难以应副禁林文字,乞免翰林学士一职。”
(5).应对;酬应。 宋 王禹偁 《谪居感事》诗:“恨无才应副,空自表虔祈。” 宋 苏舜钦 《谘目三》:“今但取高科及久在翰林者居其任,他本不晓财利,又知朝廷之意,用之以为资级。但应副人情,不復留心金穀,多者踰岁,少者数月,已入两府。”
(6).支付;供应。 宋 范仲淹 《与中舍书》:“更有合支用处,并令 魏祐 应副。”《元典章·户部二·杂例》:“军官有俸,休应副伙食。”
(2).对待;对付。《朱子语类》卷五八:“不问小事大事,千变万化,改头换面出来,自家应副他,如利刀快剑相似,迎刃而解,件件剖作两片去。” 宋 叶适 《答刘子至书》:“ 苏州 局面多,却儘应副得过,此亦他人所不能知也。其间曲折,非纸上可尽。”
(3).处置。 宋 曾巩 《英宗实录院申请札子》:“其间有事跡不圆处,合係中书枢密院三司检寻应副。”《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三年》“防御、团练使,自非军期,无得专奏事,皆先申观察斟酌以闻” 元 胡三省 注:“言军期事须朝廷应副,则不及闻於廉使,许得专达朝廷。”《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四年》:“应副军行战守等事,乞权许便宜指挥。”
(4).照顾;照应。 宋 司马光 《奏乞兵官与赵瑜同训练驻泊兵士状》:“窃虑向去新兵士不宾服旧兵官,旧兵官不应副新兵士,各兵彼我,则致生事,深为不便。” 宋 司马光 《乞免翰林学士札子》:“史籍烦多,恐难以应副禁林文字,乞免翰林学士一职。”
(5).应对;酬应。 宋 王禹偁 《谪居感事》诗:“恨无才应副,空自表虔祈。” 宋 苏舜钦 《谘目三》:“今但取高科及久在翰林者居其任,他本不晓财利,又知朝廷之意,用之以为资级。但应副人情,不復留心金穀,多者踰岁,少者数月,已入两府。”
(6).支付;供应。 宋 范仲淹 《与中舍书》:“更有合支用处,并令 魏祐 应副。”《元典章·户部二·杂例》:“军官有俸,休应副伙食。”
《國語辭典》:相应(相應) 拼音:xiāng yìng
1.互相呼应、照应。《文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皆先帝所亲诵,今上所考视,其为古文旧书,皆有徵验,内外相应,岂苟而已哉?」《三国演义》第五回:「各镇诸侯,皆起兵相应。」
2.相宜、合适。《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卖了他一个,就讨得五六个。若凑巧撞得著相应的,十来个也讨得的。」
3.契合。为梵语瑜伽的意译。如:「上师相应法。」
4.舒服、满意。《西游记》第二七回:「师父果若不要我,把那个松箍儿咒念一念,退下这个箍子,交付与你,套在别人头上,我就快活相应了。」
5.帮忙。《西游记》第一六回:「借水救之,却烧不起来,倒相应了他。」
2.相宜、合适。《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卖了他一个,就讨得五六个。若凑巧撞得著相应的,十来个也讨得的。」
3.契合。为梵语瑜伽的意译。如:「上师相应法。」
4.舒服、满意。《西游记》第二七回:「师父果若不要我,把那个松箍儿咒念一念,退下这个箍子,交付与你,套在别人头上,我就快活相应了。」
5.帮忙。《西游记》第一六回:「借水救之,却烧不起来,倒相应了他。」
《韵府拾遗 蒸韵》:自应(自应)
谢肇浙诗萋菲终安用蹉跎亦自应
《漢語大詞典》:祗应(祗應)
(1).恭敬地伺候,照应。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角觝》:“但内等子设额一百二十名,内有管押人员十将各二名,上中等各五对,下等八对,剑棒手五对,餘皆额里额外,准备祗应。”《水浒传》第五八回:“客官不知,但是来寻山寨头领,必然是社火中人故旧交友,岂敢有失祗应?便当去报。”《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翫江楼记》:“本处有一美丽歌妓,姓 周 ,小字 月仙 , 柳七官人 ,每召至楼上歌唱祗应。”
(2).指侍从。《宣和遗事》后集:“ 金 人遣使入城,言国主有命,於京师中,选择十八已下女子一千五百人,充后宫祗应。”
(3).犹供职。 宋 范仲淹 《奏乞在京并诸道医学教授生徒》:“取医道精深高等者,方得入翰林院祗应。”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三》:“则或以工画,或以能棋,各守技业,以备祗应。”
(2).指侍从。《宣和遗事》后集:“ 金 人遣使入城,言国主有命,於京师中,选择十八已下女子一千五百人,充后宫祗应。”
(3).犹供职。 宋 范仲淹 《奏乞在京并诸道医学教授生徒》:“取医道精深高等者,方得入翰林院祗应。”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三》:“则或以工画,或以能棋,各守技业,以备祗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