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得 → 淂得”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孔应得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咸淳三年(1267)任安吉州知州。淳熙十年(1274)任台州知州。
《漢語大詞典》:职胾(職胾)
古代主祭之官应得的祭肉。逸周书·尝麦:“宰乃命冢邑县都祠于太祠,宰用受其职胾,以为之资采。” 朱右曾 校释:“宰,公邑之宰。太祠,邑中尊祭之神。若社稷及乡先生,职所当祭自受之,故曰职胾。”
《国语辞典》:第一手资料(第一手资料)  拼音:dì yī shǒu zī liào
最原始的资料。亲自调查、实践或群众直接反应得来的材料。
《国语辞典》: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  拼音:zuì xíng fǎ dìng yuán zé
当代民主法治国之重要基本原则,指犯罪之成立及应得的刑罚均应有法律明文规定。其内涵有四:一、禁止适用习惯法;二、禁止类推适用;三、禁止溯及既往;四、禁止绝对不定期刑。主要目的在保障人民的权利。
《国语辞典》:倘来之物(倘来之物)  拼音:tǎng lái zhī wù
无意中得到的或非本分所应得的东西。参见「傥来之物」条。元。秦𥳑夫《东堂老》第三折:「忠孝是立身之本,这钱财是倘来之物。」《二刻拍案惊奇》卷八:「赢时节道是倘来之物,就有粘头的、讨赏的、帮衬的,大家来撮哄。」
《国语辞典》:傥来之物(傥来之物)  拼音:tǎng lái zhī wù
本指意外得到的东西。语本《庄子。缮性》:「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傥来,寄者也。」后喻不应得而得或非本分所应得的东西。也作「倘来之物」。
《国语辞典》:叙奖(叙奖)  拼音:xù jiǎng
核叙立功人员应得的奖励。
《漢語大詞典》:狗分例
指狗站中狗应得的给养物。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狗站:“征东行省,每岁委官至 奴儿干 给散囚粮,须用站车,每车以四狗挽之。狗悉諳人性,站有狗分例,若尅减之,必嚙其主者,至死乃已。”
《漢語大詞典》:分外之物
非本分应得的财物。《水浒传》第一一一回:“吾差四个统制官,引一百军人下船搜看,但有分外之物,决不轻恕。”
《國語辭典》:不义之财(不義之財)  拼音:bù yì zhī cái
以不正当手段所获取的钱财。汉。刘向《古列女传。卷一。母仪。齐田稷母》:「不义之财,非吾有也;不孝之子,非吾子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总是做申兰这些不义之财不著,申兰财物来得容易,又且信托他的,那里来查他细帐,落得做人情。」
《國語辭典》:超支  拼音:chāo zhī
支出超过预算或计画。如:「这个月的生活费又超支了。」
《漢語大詞典》:咎有应得(咎有應得)
谓由于自身的罪过而得祸或受罚是完全应得的,怨不得别人。《宦海》第七回:“ 李德标 一时冒犯,触怒 乌绅 ,咎有应得。” 鲁迅 《〈朝花夕拾〉后记》:“原来我的识见,就正和 唐 朝的‘不知其源者’相同,贻讥于千载之前,真是咎有应得。” 巴金 《家》十四:“你当初为什么不反抗,不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现在是咎有应得。”
应得因
【三藏法数】
谓依真如空理而修因行,应得菩提之果,故名应得因。(梵语菩提,华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