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黄旄
黄色旗号。汉书·武帝纪:“秋七月, 按道侯 韩説 、使者 江充 等掘蛊太子宫。壬午,太子与皇后谋斩 充 ,以节发兵与丞相 刘屈氂 大战 长安 ,死者数万人。庚寅,太子亡,皇后自杀。初置城门屯兵。更节加黄旄。”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时太子亦发节以战,故加其上黄以别之。”
《漢語大詞典》:傅奏
敷奏;奏陈。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傅奏其勇。”汉书·宣帝纪:“五日一听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以傅奏其言,考试功能。”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各自奏陈其言,然后试之以官,考其功德也。”后汉书·梁统传:“谨表其尤害於体者傅奏於左。”新唐书·张嘉贞传:“居位三年,善傅奏,敏於裁遣。”
分類:奏陈应劭
《漢語大詞典》:牵位(牽位)
谓贪恋爵位。汉书·韦贤传:“其在 邹 诗曰:‘微微小子,既耈且陋,岂不牵位,秽我王朝。’”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言岂不恋此爵位乎?”
《國語辭典》:呕喻(嘔喻)  拼音:xū yù
温和喜悦的样子。《汉书。卷六四下。王褒传》:「贤人君子,亦圣(主)之所以易海内也,是以呕喻受之,开宽裕之路,以延天下英俊也。」
分類:和悦应劭
《國語辭典》:圹僚(壙僚)  拼音:kuàng liáo
不做官、无官位。《汉书。卷七三。韦贤传》:「五世圹僚,至我节侯。」
《漢語大詞典》:案省
察看,验证。汉书·元帝纪“令从官给事宫司马中者,得为大父母父母兄弟通籍”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籍者,为二尺竹牒,记其年纪名字物色,县之宫门,案省相应,乃得入也。”《唐律疏议·名例五·同职犯公坐》:“自餘官以下案省不觉,并得免罪。”
《漢語大詞典》:亭卒
秦 汉 亭中的差役。史记·高祖本纪“令求盗之 薛 治之” 司马贞 索隐引 汉 应劭 曰:“旧亭卒名‘弩父’, 陈 楚 谓之‘亭父’,或云‘亭部’, 淮 泗 谓之‘求盗’也。”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精物妖怪百端》:“亭卒上楼扫除,见死妇,大惊,走白亭长。”
分類:差役应劭
《國語辭典》:播出  拼音:bò chū
利用扩音器、收音机、电视机或网路平台传送讯息或节目。
《漢語大詞典》:猜祸(猜禍)
(1).谓猜疑人并加以损害。汉书·酷吏传·王温舒:“其治復放 河内 ,徒请召猜祸吏与从事。”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猜,疑也。取吏好猜疑作旤害者,任用之。”
(2).指猜疑和祸害。 唐 皮日休 《奉献致政裴秘监》诗:“猜祸皆及身,何復至如是?贤哉此丈夫,百世一人矣!”
《漢語大詞典》:唉唉
象声词。文选·韦孟〈讽谏〉诗“在予小子,勤唉厥生” 李善 注引 汉 应劭 曰:“小儿啼声唉唉。”
《漢語大詞典》:带厉(帶厲)
亦作“ 带礪 ”。 衣带和砥石。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 黄河 如带, 泰山 若厉。国以永寧,爰及苗裔。’” 裴駰 集解引 汉 应劭 曰:“封爵之誓,国家欲使功臣传祚无穷。带,衣带也;厉,砥石也。 河 当何时如衣带,山当何时如厉石,言如带厉,国乃絶耳。”后因以“带厉”为受皇家恩宠,与国同休之典。晋书·汝南王亮等传序:“ 汉祖 勃兴,爰革斯弊,於是分王子弟,列建功臣,锡之山川,誓以带礪。” 宋 刘过 《西江月·贺词》词:“今日楼臺鼎鼐,明年带礪 山 河 ,大家齐唱《大风歌》,同日四方来贺。” 明 屠隆 《昙花记·郊游点化》:“锡土列王侯,带礪 山 河 圣恩厚。”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孔王祠:“盟无惭带礪,军竟化沙虫。”
《漢語大詞典》:丹姬
楚庄王 的宠姬。《汉书·谷永传》:“昔 舜 飭正二女,以崇至德; 楚庄 忍絶 丹姬 ,以成伯功。”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 楚庄王 得 丹姬 ,三月不听朝, 保申 諫,忍絶不復见,乃勤政事,遂为盟主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放 丹姬 以弭婉孌之迷;退 子瑕 以杜餘桃之惑。”
《漢語大詞典》:赤精子
(1).指 汉高祖 刘邦 。汉书·哀帝纪:“待詔 夏贺良 等言 赤精子 之讖。”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 高祖 感赤龙而生,自谓 赤帝 之精。”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十七:“三季沦 周赧 ,七雄灭 秦嬴 。復闻 赤精子 ,提剑入 咸京 。”亦省称“ 赤精 ”。 唐 李白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 赤精 斩 白帝 ,叱咤入 关 中。” 清 顾炎武 《子房》诗:“归来遇 赤精 ,奋戈起榛薄。”
(2).相传为 范蠡 的别号。齐民要术·养鱼引 陶朱公 《养鱼经》:“ 威王 聘 朱公 ,问之曰:‘闻公在湖为渔父,在 齐 为 鴟夷子皮 ,在 西戎 为 赤精子 ,在 越 为 范蠡 ,有之乎?’”
(3).道家谓 老子 的化身。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二:“道家称 老子 化身,名号尤众…… 顓帝 时号 赤精子 。”
《漢語大詞典》:五分钱(五分錢)
汉 初钱币。荚钱的一种。汉书·高后纪:“六年春……行五分钱。”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所谓荚钱者。” 丁福保 《〈古钱大辞典〉后叙》:“得五分钱及五分钱之极薄者,即可补《史》《汉》注语之不详。”自注:“五分钱亦为荚钱之一种,汉书·高后纪‘六年行五分钱’是也。攷 高后 二年因荚钱太小,故别行八銖半两钱,此钱三枚,使用时可抵 秦 半两二枚。亦觉不便,故再行五分钱。五分钱者,五分十二銖而得二銖四絫,为泉一枚之重,即以五枚抵 秦 半两一枚,得此可以正古来注五分钱者之太略。又有形式相同,而极薄者,其重已不及二銖,即史记·平準书所谓‘荚钱益多轻者’是也。”
分類:钱币应劭
《漢語大詞典》:諠己
犹忘我。汉书·叙传上:“朝贞观而夕化兮,犹諠己而遗形。”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諠,忘也。”
分類:忘我应劭